今天得空看了最近评价很高的《朗读者》,每个故事总能触动人的心弦,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然而在我一生之中有一位朗读者却是我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她是我一生的启蒙老师,是引领我走入知识海洋的伟大英雄。古今中外,“母亲”已被咏唱了千千万万遍。我没有这些作者的文采,不会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煽动别人心灵的力量。但我真的有一个让我爱了千万遍也不及的母亲。
“朗读者”的母亲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母亲。话说那个年龄的我,还不怎么记事。倒是那本《格林童话》我却记忆犹新,那是一本爸爸从曾祖父那里拿来的书。书的外面是硬壳子的那种,白色的书壳上有彩色颜料画上的童话人物。栩栩如生的封面让我产生了对书内世界的向往。那时还小,不识字,书对我来说就像一片汪洋,只能兴叹。几乎每个童年的孩子都如同我一样,视父母为超人,认为他们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其实他在我们眼里,他们就是整个世界。每一个午后每一个夜晚,我都会嚷嚷着让妈妈给我读书。她总会娓娓道来。没有厌烦,没有推托,更没有敷衍。一本书的故事都被她读了个遍,想起《水晶棺材的女孩》、《公主和她的十二个哥哥》我都还能说个大概内容。有时候还嫌不过瘾,我会主动的找到书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来到妈妈身边,静静的躺在她的身边,闭上眼睛,让她再读一遍。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不”字。那一个个的午后、一个个的夜晚,我都是在妈妈动听的朗读声中驻入梦乡。后来也就有了这个问题,每篇故事我总能记住前半部,后半部总是在我的幻想中勾勒出来的。现在每当看到如今的父母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一个ipad,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玩游戏看动画片,我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辛福啊!
对母亲的依赖就来自与母亲这种心平气和的性格,她总是给了我莫大的耐心,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美丽的绮梦。初中时的一天,我突然对母亲说“我现在住校了,每两个星期才会见一次,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四个月。到了大学可能一年也就四五天。到了工作也就更少了”妈妈只是会心一笑,没有说很多的话。这笔账的确是每个人都会算,然而生活总与矛盾息息相关。往往年纪越大越会懂得珍惜,然而这时候的时间又是寥寥无几。每个人都不例外。诗人孟郊,因为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闻名于世。世人都知道他对母亲感恩的情怀都倾注于诗句之中。但是谁会知道他是在中年时,在渡口码头边看到船上的母亲才有感而发写下了首巨作,当懂得母亲的艰辛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迈。世间的事当道个明时或许时间也就不多了,何不争分夺秒,去随真心而动呢。
母亲总是最容易高兴的女人。今年母亲节,我按耐不住去“哄”母亲开心。当学校一得空我就赶忙回了家,带了小小的礼物。我没有多大的能力,也不能给予她什么,似乎这就是我最大的遗憾。在与母亲行走在路上时,我不好意思的拿出了送给母亲的礼物。母亲给予的太多反倒显得礼物太过于渺小,就算是取得了数万米高空的星星和几千丈海底的珍珠也都会让我感到那不足以报答她。当接过礼物的时母亲,她是多么的诧异,顿时心生欢喜。她的欢喜让我高兴,而诧异又让我感到自责。虽说不上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是不肖的。母亲那合不拢的嘴里说出的都是“我带你买衣服吧”“你想不想吃什么啊?”。此时用尽千言万语都是无用的,无声却胜作有声。我想的是这一刻能够停止,她还是那个欢笑的母亲,永不苍老的母亲。而我也是那个时时刻刻陪伴在母亲左右的儿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这真是对母亲最具体的描述。那个朗诵者母亲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心头。现在不用母亲再为我朗读了,我会自己看书,自己独自一人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对母亲的依赖减少不是说明母亲不能再为我们做出什么了。母亲依旧还是伟大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努力,有今天这样也是她努力的成果。母亲永远是那心灵深处的港湾,累了疲了还能靠靠。她在我心中依旧还是那个超人——那个伟大的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