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塑小说观,构建新图式
强调,文学阅读态度和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因为现在的语文课程知识的领域内,无论是历史久远的着眼于现实,社会的主题解读法,还是抽象法都存在着,无可回避的局限和缺陷,就是“套路化”的问题。一疏导,就社会必然是罪恶和黑暗,一说到人性就必然是复杂或者爱或者美。
阅读小说首先不是去解释,而是把自己摆进去,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遭受小说的世界,遭遇小说的人生。可以说在解读别人经验的同时,也是在遭逢自己的经验。小时候把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碎片体验整合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还有可能恰恰是小说重塑了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至于我们另一种方式观察体验生活。想说磨砺着我们的感官,擦亮了我们的心灵。所以,文学阅读的态度方式非常的重要。
除了态度合理的方式,更需要有效的知识来解构,就是“叙述”和“虚假”。要关注作家的叙述方式,比如,作家鲁迅是如何叙述孔乙己的?鲁迅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叙述和虚构方式?
建构新的阅读图式的任务非常紧迫,这个图式主要有心理荒诞象征反讽写意等几种,书中分别对这几种图式做了相应的例子来说明。阅读小说的过程其实就是,拿脑海里的阅读图式和小说文本进行碰撞咬合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将鲜活的人生经验与小说进行对话理解的过程,这前提是大量的阅读实践是不可替代的。
二、回归诗性的阅读
阅读诗歌,也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和感觉,灵魂放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触及诗歌内在的血肉,四哥是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他最富有情感性想象型象征性,最近有“诗性”的阅读方式就是“体会”。这种体会不是,事先就在我们脑海里的,而是通过诗歌的意象或形象本身,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的。比如诗歌《马群》 ,比如《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范文点读法”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三、语文课程中的思维教学初探
思维方法的教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教材主要包括三种可能的选文:例文,样本,用件 。
四、推求“小说细部关联”重组“鉴赏教学内容”——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鉴赏教学为例
这里主要介绍了金圣叹的小说评介方法:“先事而起波”“事后而做波”。“先事而起波”是先知道结果,再查找原因。“事后而做波”是先知道原因再知道结果。这种教学,方式最有价值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领悟小说鉴赏中的内在关联。
人们为什么难以体悟到小说的精妙处呢?金圣叹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而不去推求无数方法,无数筋节”,实际上只有十作者笔下的“经纬”化作的读者胸中的“针线”,真正的小说鉴赏才可能发生。这种对小说,文本细部“肌理组织”的“探幽发微”,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部,追求到小说的内在关联,触摸到作者的“文心”。
五、引入知识,形象讲解——《岳阳楼记》艺术鉴赏案例
语文知识教学代替能力培养,一直为有识之士所诟病,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应以相应的知识掌握为前提,适应的知识才能够构建一定的能力。书中以《岳阳楼记》为教学案例,阐述语文教学鉴赏领域知识的贫乏与否直接关系语文新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