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认生,换个地方换个睡姿都不一定可以调整过来。过早的睡意带来的结局就是半夜醒来,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唯有手机的那点光亮可以看清自己人的模样,倘若换个人,一定乱棍打死,装模作样,而且是鬼样。
今天如果顺利,出差的日子基本就可以提前结束了,毕竟这儿不是自己的主场,撒泼打滚没人会在意,谁让你天天躲在山沟沟里,小动物比人多的地方。山里的温度和信号一点低,有时候还不在服务区,估计被冻掉的吧!积雪下一次顶县城七八次,全都攒下了,一点也没有浪费,我们是第一批将脚印印在那里的外地人,放在航海时代,我们也算先驱,列入发现新大陆的感动人物之一吧。自我安慰的戏谑总是心里虚,怕闪了舌头,丢了谦虚,回归到大自然,连人性都放弃了。如此厚颜无耻,我也算奇葩之一啦!
《我不》的进度差不多一天一个故事,如果谈及影响,看看我上面说话的方式就可以略见一二,好的没学会,说话的强调倒是有模有样。他故事里的人物都是用十年来当计数单位,而我触及的人往往也就两根手指就能掰扯清楚。过去有个亲戚曾劝我多接触不同的人,现在终于在别人的文章里收获了经验之谈。有些认知真的是到了一定年龄才会读懂真谛。
另一部小说《那不勒斯的萤火》,单纯名字我就要死记硬背,写的时候还要一遍遍对照封面,看来真的是够够了。那不勒斯是一个地名,具体是哪儿,我没有查过,应该属于欧洲一带。书读了一半,收获的大多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和故事里的主人公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时候我们过得多单纯和善良,远没有故事里的他们扎轮胎,参与黑社会一样性质的违法活动。我不想知道这故事的真假,更不想去探究作者的表达,只是觉得那《追风筝的人》和《阿甘正传》来衬托有点言过其实,我猜测啊!行程过半还没见到新的开始,我们不愿意看那些将犯罪的故事搬上荧屏,从中感受友情亲情,而淡化犯罪的事实。没有谁就该为你的需求买单,因为那样未免对他人不公平。
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阅读,不是所有名人推荐的都是适合你的读物,就像卖衣服一样,卖衣服的人如何鼓吹漂亮合身,只是一种推销方式,只有你自己亲自试过之后才冷暖自知。读不懂没关系,因为认知是会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而进化的。读书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像穿鞋要合脚一样。有时候它虽然不是名牌,图案不是很耀眼,但是读起来很舒服,就像那山涧的清泉,潺潺流过,润物细无声,却在夏日给你心灵清凉。——读书感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