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
午夜的外滩不会再次敲响迎新的钟声,成千上万的人就只好待在家里看《芈月》。假如哪天我灵感再现,继《春秋并不遥远》之后,再凑一部《战国就在眼前》,自认为不会比其他现代人创作的作品逊色,即便不如,也应敝帚自珍,倍加呵护。其实几年间也颇有几个好朋友正经地和我说, 周兄应该给《并不遥远》再写个续集了。我就想到鲁迅,他曾说“三一八”事件后,有个女生正告他,先生应该为刘和珍君写点东西了。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鲁迅有惨淡的人生去直面,淋漓的鲜血去正视,我只有皮笑着去把美好的生活歌颂,如果央视采访我,你幸福吗?我就借一个已故股评教授的话,我生活在两千年未有之盛世中。
周家的鲁迅擅长谴责的文字,仿佛不谴责就不成为鲁迅,就如相声,作为讽刺的艺术,不讽刺就不成为相声。周家的文侹就喜欢调侃,如不拿几个人开涮,就不是文侹。
绍兴的树人当年蜗居在虹口山阴路,路边有个万寿斋,那里的小笼全上海第一,小笼会催生写作的灵感,每下一笼,他就写一篇杂文,下两笼就能写个中篇,比如《药》。但他的胃口只盛得下两笼,所以一辈子只能写到中篇。
我在那里试过多次,一是缅怀先贤,二是解馋,主要还是为了二。还曾带领一个南方大学的教授去过,赞不绝口,皮薄汁满馅厚,说有小时候的味道。当年大家都穷,教授的主食也就是咸菜、泡饭加黄泥螺(以前吃钉螺,后来发现那玩意传播血吸虫,于是改吃黄泥螺),一般考试前会加餐、开个荤补充营养,比方嘬个小笼、喝碗馄饨什么的,每当此时,就如同即将枯死的高粱,得到了粪汤的浇灌,瞬间催肥了。之后便智力大启、脑仁顿开,蟾宫连折桂、金榜终题名,成了知名教授。
突然发现还有些零碎的游记没有整理成文,今天是2015的最后一天,如果放到明天写,就成了隔年饭。可刚一提笔,文由心生、信马由缰,就歪斜到小笼上了,离题万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