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伤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今天才意识到成长是我们的,伤痛却可能是父母的。
今天听杨天真的播客,听到一个她跟母亲之间的小故事。
这期播客是杨天真与母亲之间的对话,杨向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做过一些让母亲很伤心的事情。
母亲不假思索的回答有啊,那一刻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真的对杨妈妈很重要,因为这种问题一般都会思考一下或者客气一下。
那件事发生在杨读中学的时候,她中学的时候是寄宿,并且学校离家比较远。
有一天晚上,杨打电话跟妈妈说有点冷。杨妈妈心疼女儿,打包了女儿的厚衣服,花了80块钱打车到了女儿的学校。
本以为会迎来女儿的拥抱,说妈妈你真好。事实却是,杨在门卫室看到杨妈妈,只说了一句“我不要”,转身就走。
杨妈妈很伤心,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这么对自己,又一路哭着打车回家。
听到这里,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揣测:杨那个时候不太懂事?是不是叛逆期?是不是觉得妈妈到学校让她失了面子?
我的心里也无非是这几种想法,直到杨说出一个让我意外的答案:因为不想要父母这种方式的好,不想要自己说一句冷,父母就得跑大老远送衣服。
因为她要做一个独立的人,也不希望父母因为这种方式的爱变得很辛苦。
杨说她当时没有想到会伤害到母亲,只是想着自己要独立,如果是现在的她,可能会先照顾妈妈的情绪。
当然,杨天真当时的处理方式欠妥,但成长真的就是一个脱离父母庇护的过程。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一点点地与亲人做切割,这一定会有伤痛。
也许在我们不那么会处事的年纪,通常会把更多的伤害带给父母。
虽然这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必经之路,但我希望每一个子女在奔跑的同时,能尽量留一些温柔给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