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年前一直想买电纸书,终究嫌贵而没有买,加上这个设备又显娇贵,墨水屏要很爱惜使用才行,前几天给大宝说,给你买台电纸书吧!她很高兴,为了不失信于孩子,立马买了回来。
在众多电纸书产品中选择了墨案,理由是它的开放系统,内置几大主流阅读app,当然最重要的是微信读书,kindle、iReader都太封闭,买了设备当然不想花钱另外买电子书,毕竟阅读的成本也要计算在内。
最终促使我下决心买电纸书,《哈利波特》有很重要的因素,这套书打折满减后也得300元左右,我又不习惯于买盗版书,心中估摸着只要孩子看回电纸书的钱,即使设备坏掉,倒也值了,我已经近视,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倒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即便不用手机、平板看书,也会有其它消遣。
想象中的沉浸式阅读终究只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她每天都会读好久的《哈利波特》,如果说我对她最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对阅读的喜爱,二年级时突然发现竟然认识好多字,可以完整地阅读《读者》上面的文章,现在阅读量已经颇为可观了,回想我如她这般大时,都没有完整地读完一部长篇小说,除当时的物质匮乏外,那时候的鉴赏水平,也只能读下《故事会》、《知音》类的消遣读物,即便这类杂志,也不是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所以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也得承认后浪的优秀。
这段时间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的谷爱凌,天才少女横空出世,好多人推崇她妈妈的教育理念,当然也有许多清醒者,明白自家孩子与别人成长环境的云泥之别,抖音上有人一针见血:“别人几代人的努力怎么会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要成为谷爱凌,也无需成为她,每个孩子都是世间的孤品,成功的模式无法复制,能借鉴的只有培养人才的规律,以及让孩子学习她的自驱力。
谷爱凌的妈妈在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提到这几个词语:“不强迫,不逼迫,言传身教,孩子喜欢的事情就全力支持,不做完人。”尊重孩子形成独立人格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只不过作为底层者来说,试错的成本太高,而精英阶层大抵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许多人都会有当初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力感,平庸是大多数人的宿命,难道任由其躺平么?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现在的孩子长大大抵上也不能舒适地躺平。春节期间得知我的一个表侄女当年高考语文竟然考了137分,不由地惊叹不已,这样的高分已然是天花板的水平。另外一个表侄女从小在乡镇读书,父母忙于生计,这孩子从小就非常刻苦,读书也有天分,不到三十岁,已经是留英博士,而且拿的双学位。我的一个堂侄也是一路学霸,顺风顺水考取211大学,现在也是事业有成,这些都是普通人努力发光的例子,所以一言以蔽之要勤奋学习啊!
我对孩子阅读也是有些执念的,那就是当她想读哪本书时,要做到随时可读,这些年来,不间断买了许多书,但是有好多书,一直都没有读,买的时候也是认为必须要买的,但是束之高阁,时常会让我有一种愧疚感,一直想摒除掉身上的惰性,但是惰性易养成,再谈自律谈何容易,“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年少时的梦想,但这种对阅读的痴迷似乎离我渐行渐远。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当少年苏东坡写下这样的对联时,他立誓要活到老,学到老,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苦读,终成文艺全才。大家都知道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即使博览群书,亦只是沧海一粟,读书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呢?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认为的:“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当我们翻阅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文字的芳香氤氲萦绕,单纯地享受一段美好时光。
我对大宝说,你有信心朝着高考语文135+的目标奋进吗?她默然不语,当然知道这是异常艰难的事,我外甥初三,整个班语文过100分的寥寥无几,前几天有一位老师分享给我一中的三模测试结果,120以上也是屈指可数,但是目标总还是应设定高点的,《论语》里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目标当然不必非要达成,尽力而为就行,再者也得打破认知的壁垒,某一科的学神总归是存在的,焉知不是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