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30讲》,在整体反复品析这节,这里所说的整体反复品析,将要求上升到品析的高度,同时从数量上要求对一篇课文进行多次品读欣赏,如:“课文读六遍”“课文读八遍”之类。这里列举了一个例子,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的细读。余老师是分六部分进行的:
一读,概括文章思路。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读,朗读体味美文。
读准语音,读好语速,读清层次,读出情景。
三读,注意字的写法。
蜘:虫字旁要写的瘦长。
网:里面的笔画分别是撇、点、撇、点。
越:“走”字的一捺要托住里边的“戉”。
彩:右边的三撇上下排列,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
“垂”的笔顺:撇、横、横、竖、竖、横、竖、横。
四读,品读优美字词。
“压”字用得好,表明乌云来势很凶猛;“摆”字用得好,显现风的力量大;“垂”字用得好,表现蜘蛛逃跑的速度很快;“扑”字用得好,有速度,有美感;“挂”用得好,表现空气清新,天空透明;“坐”字用得好,出了蜘蛛的悠闲。
五读,课文美点赏析。
课文之美在顺序,课文之美在层次,课文之美在动静,课文之美在声色,课文之美在画面,课文之美在诗意,课文之美在句式,课文之美在字词。阅读中,每一处“美”都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
六读,给课文找“朋友”。
《夏天和冬天》中的夏的写作手法和《雷雨》非常相似,可称其为“朋友”,教师在教学时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比较朗读。
《雷雨》我曾在教研组活动中公开授课。阅读了余老师设计的六读,让我对自己的这节公开课进行了反思,存在一些不足: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有点少。
2、引导学生感悟、体味课文之美这部分做的不够好。
3、指导书写生字时,讲解的不够全面,不够细。
4、在理解重点字词“挂、坐”时,引导也不到位,大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蜘蛛的悠闲。
5、教学最后没有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找“朋友”。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多钻研教材,紧扣重难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多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多向同级老师请教。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并能读出文本之美,语言之美,情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