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百年不过就是来人世间走一遭体验一番,除开生死确实没什么大事。生而为人,四肢健全,智力正常,首先感谢父母,其次感谢上苍。然后父母辛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国家给与我们资源支持,不论富贵贫贱,我们都该心存感激有所敬畏。有了这个前提,再来谈谈人到中年的感慨。
年近不惑,世俗所说的人生几件大事几乎也都经历了,总结起来说,儿时简单快乐,青春纷扰纯粹,中年颠簸丰富,各有各的色彩,也算不错。
所有痛苦烦恼,无不来源于比较。人生不同阶段,对于幸福、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抓住了重点,便抓住了幸福、快乐的要点,大抵不会后悔失落。
比如儿时上学别人有雨伞自己只有一块塑料纸,那时拥有一把雨伞便是最大的快乐。然而雨伞毕竟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物质的匮乏并不能夺走少年的幸福快乐,优异的学习成绩换来的同学、老师、父母的喜爱和夸奖,终究弥补和超越了物质的快乐。
农村很淳朴,中学到了县城,那种对比和冲击还是很鲜明的。这种感受直到后来高中时期读到《平凡的世界》,心理沉甸甸的积淀了一些生命的厚重感,觉得人生并没有那么轻松美好可期。大学时看到过一个社会调查说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大学里会有诸多不适应以及自卑。当时我是极力否认的。然而毕业时我还是逃离了,没有去跟大家一起照毕业照,我也因此没有穿学士服戴学士帽激情洋溢拍照留念的经历。今天如果问我遗憾吗,我会说我在大学里确实是自卑的,有诸多的不适应。并且在毕业后很多年我始终把我的这种明里暗里的不适应归因于社会不公。于是我拖欠大学助学贷款不还,无意识的把此愚蠢的举动当作了对社会不公的抗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心里是有愤怒的,也因此而不快乐。直到第三个本命年,有人说36岁是男人的一个坎,过了这个砍男人才会真正成熟。
这一年我思虑很多,也梳理很多。然而这个觉察、醒悟的过程是痛苦和缓慢的,不觉就过了两年。这两年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否定自己又肯定自己,一点点的把那些被我压抑、否认、排斥、歪曲的人格碎片清洗、整理、回收、修复、整合。这两年,我感觉我在一点点觉醒,一点点独立,一点点完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别人所说的成熟。实际上我需要的不是成为一个别人眼里成熟的人。我需要的是成为我想成为的自己。很多年里,我把自己弄丢了,也把自己埋没了。
想起张沛超老师似乎有本书叫怎样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听过张老师的课,也挺喜欢他的细致深刻和生动幽默。上半生确实是我说了不算,懵懵懂懂的就过去了。下半生不会了,我的人生,我有选择,我说了算,为什么一定要妥协?一定要世俗所说的成熟或成功?不是我需要被别人看见,而是首先我需要看见我自己,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知道什么对我是重要的,然后我会选择放弃什么争取什么,我来决定我的人生走向哪里。我不反社会,但是也不会为了社会反我自己。我学着爱惜我自己接纳我自己,同时也才会从内心里去尊重别人涵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