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当权后为什么迅速杀掉少正卯?

少正卯是何许人?他是鲁国大夫,官至少正,卯是他的名,自然也属于贵族。其人能言善辩,以才思敏捷著称,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当时的“闻人”。

少正卯和孔子(孔丘)都开办私学。起先,孔子率先推行“有教无类”之教育思想,大量招收学徒,一时间,孔门之下门庭若市,生意真是好得不要不要的,一下子门徒三千,大收学费。

《论语》记载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里的“修”指的就是肉干,而“束修”则是10条一捆的肉干,也就是说只要能拿10条肉干献给孔子,就可以做他的学生,学生交的肉干是早已吃不完了。

可是好景不长,此时出了一个少正卯也大举办学,孔子做独门垄断的教育生意的黄金时段过去了。同为讲学,但是少正卯讲学接地气,务实施教,比较接近老百姓的风格,所以他的学说广受欢迎,学生倍增,摩肩接踵。自古同行是冤家,他很快抢了孔丘的风头,在鲁国成为圈粉最多的头号明星。

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招学生讲学,导致孔丘门下"三盈三虚"的尴尬场面。所谓“盈”是“满”的意思;“虚”则表示“空”,“三盈三虚”是指孔子的学堂刚刚招满了弟子,结果他们都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而离开,学堂于是空下来;这样大进大出的现象一共出现了三次(多次),可见少正卯买讲学效果之好,影响之大。

好在孔子还有颜渊这一个弟子始终跟着他,没有动摇过。少正卯轻易就抢了孔子的生源。只是不知当孔子上课时,看到往日座无虚席的下面,居然只剩下颜渊一个人时,他会作何感想?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仇恨比海深!

如此一来,刚刚创立的儒家学派受到了极大挑战,相形见绌,这还了得?孔丘怀恨在心,又无可奈何。大约因为少正卯的课讲得实在精彩,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所以两人之间实际存在利益竞争。

“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家臣阳货“家臣掌政”、“陪臣执国命”,说白了就是篡权。后来他事败逃亡,重新掌权的季桓子想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与鲁国国君鲁定公取得一致意见,让孔子当了两年左右的鲁国宰的大司寇(相当于后世的刑部尚书或司法部长)兼宰相。

鲁定公14年,孔子“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刚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并不许收尸,暴尸三日。看来孔圣人不是吃素的,雷厉风行,在鲁国当宰相刚上任就杀人,杀的是鲁国名人少正卯。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宣传仁政,是个非常讲仁义的人,在政治上最反对用“杀”乃至用刑的人。《论语》中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杀? ……”,孔子的弟子们一向接受老师“宽以待人”、讲“恕道”的教育,忍不住问孔子问什么这一次使了“霹雳手段”?

孔子回答:少正卯犯了“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条罪状。其大致意思就是少正卯这个人,通晓事物运作的规律但用心险恶,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说话虚伪却能言善辨,对邪僻的奇闻异事记述广博,对那些不正之事巧言润色大肆传播。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被认为是当时最恶劣的五种品性,一般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这样看来,少正卯算是一个十足的意志坚定、能力强大的反派人物,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五毒俱全,不可不杀!

在孔子看来,少正卯动摇了社会正常发展的根本,颠倒了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妄言妄行,自以为是;而且,在他们四周聚集了一大批受到他们蛊惑他们的人,因此,为匡扶正义不得不除之。

现在看来,孔子杀少正卯主要的罪行是“思想、言论罪”,即少正卯的“歪理邪说”与自己的思想、主张相悖,淆乱人心,在历史的相当长时间里,由于儒家的正统主导地位,诛卯事件被作为“圣人治奸” 的典型案例。在儒家学说里,把少正卯定义为一个擅于蛊惑人心的乱臣贼子,或者说一个成了邪教教主,为匡正社会,孔子杀得其所!

实际上,孔子杀少正卯是因为其前期有利益之争,后来上升到理论、学说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来达到世界大同;而少正卯却是要求革新关注社会的黑暗面。从政治上讲,孔子在政治斗争中采取了上纲上线的手段。

少正卯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知识广博,而且对社会下层民众有着比孔丘大得多的亲和力,有着率领民众造反的政治影响力(没有造反的实际行动)。据后人考证,少正卯讲学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他重点讲的“纵横学”,有点类似当代的成功学,不时打点鸡血,所以群情兴奋!

鲁迅先生曾在其作品《而已集·可恶罪》里写道:“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许多罪人,应该称为‘可恶的人’。”所以孔子当上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都后,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快刀斩乱麻杀了少正卯以立威!不过这种以钳制言论为主要目的的定罪,也算是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以文字、言论定罪的先例!

欢迎交流、转发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新人新作推荐:舌尖上的鱼


更多阅读,尽在文史类公众号:山色归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8,154评论 5 4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252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5,107评论 0 32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985评论 1 26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90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256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978评论 3 38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611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891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910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736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516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995评论 3 30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13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4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034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242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143评论 1 16
  • 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少正卯是何许人也?他是鲁国大大夫,少正是官职(相当于御史中丞),...
    山色归读阅读 4,874评论 34 182
  •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叔梁...
    王义杰阅读 689评论 0 3
  •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
    雍南阅读 2,558评论 0 17
  • 孔子杀少正卯是文化史上一桩公案,有人说杀得好,有人说是污迹,还有人说没那回事。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事仍在争论中。 经...
    老聃使徒阅读 15,983评论 2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