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有人问两个问题。
请大家讨论一下,人有灵魂吗?
精神实体等同人的灵魂吗?
以下是我对此两个问题的反思和回答。
当你言说某对象有没有时,务必先要对该对象的能指加以澄清。就是说,你要问灵魂有没有,首先得说清楚灵魂是什么。那么,精神实体等同人的灵魂吗?
还是那句话,当你把A和B联结起来的时候,务必要先说清楚,A和B是什么。也就是说,尽管你可能说不清楚它们"真实"的、"完整"的内涵和丰富的定义,但你可以说清楚,也应该说清楚,你在用它们的时候,要用它们来指向什么?譬如:“椅子不是桌子”。这里面,要先把椅子和桌子的定义说清楚,也就是在你的表达中,这两个词是跟你要用它们来表达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在对它们的使用中所需要的对之分析并不比你将它们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思考,显得更为谨慎和认真时,那么基本上你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结论得到。椅子是不是桌子呢?
你在日常生活里,看到一把有坐具的有靠背的有支撑脚的东西,你的有限经验告诉你,这的的确确是一把椅子。但是当你迎接很多客人来家里吃饭。成年人坐不下原本的位置。于是对于小朋友们,给了他们一张有着相对宽大面积的椅子,让他们围坐在它周边,小手小碗吃饭的时候,你会笑嘻嘻的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桌子,小桌子。小朋友们,也很认真的高兴的点着头,认为他们得到了你的尊重(尽管可能并不真的理解尊重的真实含义)和同等待遇---他们不是端着碗趴在地板上或者茶几上或者沙发上吃饭,吃的满地都是。这时候,椅子和桌子,是不同的吗?这个时候,桌子的这个所指就指向了椅子的这个能指。也就是说,语言的内涵是在行为的过程里被赋予了。
所以,回过头去看看。当你说精神实体和灵魂的时候,你固然可能说不清它们的"真实"内涵。但你应该说清楚,你是在怎样的过程里使用它的。也就是说,你说的这个词,即意味着你要清楚自己是用它来干什么。
如果一个词,我们不能把它联系到行为上,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跟我们怎么说它是毫无干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形而上的问题,永远说不清楚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联系不到行为上,永远都是在纯粹思维里打转。而原本,我们作为实际存在着的人,是无时不刻的要在行为中发现我们说话的意义。在行为中,说完了这个词,就应该被丢弃,因为行为完成了。至于它本来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能够是什么,这个只在行为过程里被使用。用完后,就无需关心他到底是什么。
再举一个例:指鹿为马。当我们对那个会动的动物,说它是鹿啊,又有人说它是马呀。那它到底是什么呢?它本身是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个鹿或者是马的词的时候,是要在行为上去加以联结。但是脱离了这个实际使用过程,这个对象的本身是不能决定我们怎么使用语言的。这就是说,如果那个对象(这里可以抽象的理解为世界的内容),是可以决定我们使用的语言与之的对应,那么就根本不应该出现指鹿为马的情况。因为,很明显,当我们在说鹿或者马的时候,那个词语原本是应该被那个对象毫无意义的所决定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说,语言或者说我们说的那个东西和背后所谓的"真实"存在的是毫无关系的。也就更进一步说,我们怎么使用语言是跟我们怎么去行为联系在一起。
所以,戈培尔会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因为真理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们(当然,这个我们指的是戈培尔一伙或者跟他类似的人)做的这个行为,解释了这个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是在行为中赋予了对象的内涵。
所以回到前面,当你使用精神实体或者灵魂的时候,的确应该想想:你要用它们来干什么?想不通这点,说什么都可以了。这就是指鹿为马这个例子的反思。
读哲学,应该要在阅读了之后,越过这个堡垒,进入下一个阶段。停留在这里,并不比你原本不读它来的更有意义。充其量,只是掌握了一个过去的古人所构造的思维体系和很多诘屈聱牙的术语。而原本真实的世界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人类的知识发展也已经不断的走向了更为光明,坚实和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