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我喜欢落日,大概和诗人一样。
我喜欢它,因为它美的抽象,又美的具体。
我想落日的诗意是与生俱来的。
它与生俱来自带美感与联想。
我喜欢所有描写落日的诗句。
比如:“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这是杨万里《晚风》中的落日。句意是“原野平坦一片,没有山遮住西落的太阳,所以朝西的窗子一直红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杨万里的落日是红色的,是持久且缓慢的。这种安静的美总能给人联想,这时要是能倚窗静赏,这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情景,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再如“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这是马戴《落日怅望》中的落日,相比杨万里静态缓慢的落日美,马戴的落日美的就更具体、美得更有层次。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从近到远的美是具体且生动的。就算它落的完全看不见了,被染红的云霞依然能指明它的方向。
又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是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落日,这句话的意思是:“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碧绿的春草无情无意,向远处延伸着,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如果没有落日,这里海只是海,蓝天只是蓝天。但有了日落就不一样了,落日的映照把碧海和蓝天连在了一起,把山的影子也映在了水里。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就像一幅画一样。
诗人眼中的落日是美得,美得惆怅又自然。现实当中的落日也是美的,美得安详又抽象。
我描写过很多次落日,但每次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美的都别具一格。落日是同一个落日,但换个地方,换个场景它又是一轮新的落日。
与其说我只喜欢它的美,倒不如说我只喜欢它的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