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已经是所有人都十分熟悉的经典理论,当我们可以在一个领域上达到一万小时的积累,我们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好一碗有毒的鸡汤,这个看似励志鸡血的理论背后却有一个解释不通的现象: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却始终不是专家。
相信许多小伙伴对这个现象再熟悉不过了,自己的父辈大部分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一两家单位里度过,论积累许多人都已经明显超过了一万小时。但是真正的专家又是那么屈指可数。究竟一万小时理论只是心灵砒霜还是它在中国人身上不适用?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这本《哪里来的天才》。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诉我们,并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就可以成为专家和牛人,我们身边已经有太多有血有肉的失败例子了。对于成为一个领域大牛的核心要素是刻意练习的时间和程度,因为只有刻意练习才可以保证可以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刻意练习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实际上,简单的重复本身是对成长和积累没有太大价值的,大部分人会在达到合格标准之后简单重复之前合格的行为,之后整个的成长曲线会变得扁平,直至完全进入潜意识,然后一直保持在这个固化的水平之上。就像学车一样,当你是新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任务和环境,会自然而然靠自己的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来适应目标。但等你成为老司机了以后,身体会记录下在不同路况时应该有的反应,而你一部分的思维的大部分可以腾出来,去听个歌,聊个天……这个时候你也就进入了潜意识的惯性自动驾驶模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司机的成长变慢、甚至停滞了。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完全靠潜意识运转的时候,他的积累也就停滞了。
就像任何运动都会在微观程度上撕裂肌肉一样,刻意练习强调的是思维的专注与集中,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专业人士或者运动员、演奏者等需要长期训练的人来说,有意识专注地完全集中精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大部分人每天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无法超过3小时,高强度的训练带来的痛苦容易引起负面情绪,所以很多人无法坚持,还是乐于躺在内心的舒适区域。但是一旦可以长期做到刻意练习的人自然可以不断提升和改进,最终成为该领域的大牛。
那么可以练习究竟怎么做到持续提升和改进的呢?
刻意练习其实是一个集观察、评估、思考、反馈、调节、改善为一体的过程。
1、当你高度集中精神的时候,你的感知力会超越无意识的练习,你可以更敏感地捕捉到自己做的不错和尚欠火候的地方。
2、当找出问题和差距的时候,你的专注会带你去评估自身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3、当你的意识把问题反馈给你的时候,你就会主动地去想办法进行调节和定向训练,从而一点点达到纠正改善的目的。
这样的过程会帮助人形成正向的心智模式,可以获得更多潜在的重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帮助你做得更好。对于一个专业人士来说,如果你有强烈意愿是希望成为这个领域专家,你自然会表现出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行为。你会研究这个领域的历史、领头羊是谁、查阅所有的信息并持续进行跟踪,并且在行为层面不断调整和改善,让自己拼了命去追赶和超越。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接近自己的终极目标。
在万物日新月异的今天,专家可能随时被替代,要持续保持领先和优势必须靠持续的创新。但其实创新并不是灵光乍现的瞬间,更多情况下创新的过程是缓慢的。只有知道的更多,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在艺术和商界都是如此。刻意练习形成的改进正向循环,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当你还不老练的时候,你需要练习不同的套路来帮助你巩固所学。而当你已经足够有经验和知识了之后,你的注意力会落到那些细微的痛点上,从而发现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大部分的创新所在。
知道很容易,做到很难。三岁孩子知道的,七旬老翁可能还做不到。这本书提出的刻意练习可能是很多人想再进一步必须要走的路。对于想要突破的你来说,从现在开始,带着问题去刻意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