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在放映会上看了电影《焦土之城》,豆瓣评分8分以上,不过,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有听过这部电影的名字。
选片的妹子因为迷上了近期公映的《看不见的客人》,所以特意找了几部结尾有着巨大反转的片子来放:下周的《隐秘》,下下周的《控方证人》。
《焦土之城》的观影体验并不好,文艺的让我无聊,除了最后的结局,过程是非常煎熬的2个小时。所以,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而是一部文艺片。
太多的人物脸部特写,空镜头,没有任何对白的长镜头,悲伤的配乐,设置好的人物站位,还有很多很多具有各种蒙太奇意象的镜头,两条不同时间线的相互交织,章节体的叙事,不愧是拿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片子啊!
但是对于一个并不了解那段历史背景的人来说,全篇充斥着的是无聊,是非常大的距离感,是一种想要融入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助感。
最后震撼的结尾才让我清醒了几分!
映后分享会又是一次观点针锋相对的你来我往,一派人坚决反对这个狗血的结尾,认为前面的部分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表现出战争和宗教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戕害,但是这个俄狄浦斯式的结尾是在闹哪样!你的哥哥也是你的爸爸!不能接受!这个结尾就是个败笔,是一颗老鼠屎搅了一锅汤!为了反转而反转,不是一部好电影。
另外一批人的观点是如果没有这个强烈反转的结尾,整个故事就没有那么震撼了,就不能对战争和宗教对于人类的残害表现地更加触目惊心。悬疑电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啊!
讨论的焦点居然都聚集到了结尾,而且反应这么强烈。确实,对于东方人而言,乱伦是非常难于接受的,所以俄狄浦斯只能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啊。其实,中国古代里的“乱伦”也是很多的,近亲结婚的也很多,但这些东西只可能出现在野史里,而不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
太多巧合和戏剧性的情节都凑到了一起,最后造成的冲击其实是巨大的,剧中人也是很难承受的。
我并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