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处在近似隔离的生活中,无法到校上班,孩子无法入园,已被定义次密接的可疑身份好似无法见光,忐忑中珍惜“牢”外自由时光,但始终在等着最后的判决。打开手机,一堆负面信息扑面而来,嘈杂的声音更让心里无法安定。索性就抓起书来续命吧。
幸好被人种草了一本小众的好书《流俗地》。
因为知见浅陋,一听“马来西亚文学”,就觉得边缘,觉得不上档次,以至于严重怀疑她的好评成色。看了王德威教授与王安忆的推荐序,这样的质疑会稍稍缓解一些。但仍存有一丢丢冷眼旁观的疏离。直到,直到看完了前几章,真的是爱不释手了。基本用了一周时间,就读完了28万字的全本,而且还如饱饮了玉液琼浆般,意犹未尽,甘甜回味。
特别喜欢王德威老师的一句书评,这本书真的是讲了“一段匹夫匹妇、似水流年的故事”。主人公盲女银霞是个天盲,一生下来就注定比普通人要承受更多的艰辛与悲苦,还好心灵手巧,聪慧好学,尤其是有过“耳”不忘的天赋,还是下棋的好手。她在书中也像一枚若隐若现的棋子,穿起起了这段马来锡都老城的俗地市井画卷。她年少时居住的老城“楼上楼”,这里的匹夫匹妇——老古,梁金妹,何门方氏,马票嫂,痴男怨女(饮食男女)——大辉、细辉、拉祖、惠兰、婵娟、莲珠、春分、祖楼女鬼.......他们的人生宿命般蜿蜒起伏,仿佛随着老城命运的节奏,经过了起序曲、发展、高潮,于起承转合中最后进入尾声,又回到了平淡直至萧条的原点。人生无非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如意事大抵占了大半部分,只是我们普通人一大辈子忙着饮食男女了,没有心思停下来,观察这人生的棋局,琢磨自己的落子,终归糊涂来、糊涂走。
还好,作者以自己的心力、笔力为我们如实记下了这人生的棋局,使人得以复盘这生动而又幻灭的无常大戏。我喜欢她的文字,里面仿佛藏了张爱玲的老旧灵魂,因此这文字中展现出的南派韵致格外吸引人。
作者说她的书是严肃文学,但她希望让读者拥有不亚于通俗读物的愉悦体验,我认为她绝对做到了,而且超额完成!写作过程中,她忍受精神、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与折磨,但始终抱着写就一部真正的华语长篇的夙愿,既作为阅读者,又作为写作者,一直以双重身份审阅、鞭策自己,十余年艰辛创作,终于一朝落子,终成佳作!
祝贺作者功德圆满!也感恩能在焦虑、紧张的居家观察期飨得如此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