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告知:要满怀希望。经历了许多事,有时候疑惑了——真的什么事都可以有希望吗?我也渐渐分不清“希望”和“期待”了。
我希望得到一份生日礼物。
我期待得到一份生日礼物。
貌似没什么区别,如果非说区别的话,我反而觉得“期待”的感情更强烈一些。我也渐渐的跟“期待”越来越近乎了。
我期待我的字能写得再好一些。于是,我二十七岁又开始每天一张练字。
我期待我的知识能更丰富一些。于是,我二十七岁开始从网上订阅收费课程《北大经济学》。
我期待我的生活能更出彩一些。于是,我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笑迎闲言碎语,我自安之若素。
我期待爱人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我。
我期待爱人能够义无反顾承包家务。
我期待爱人能够理解我沉默背后的孤单无助。
我期待爱人可以无条件的包容我肆无忌惮的欺负他。
我期待……
我期待……
于是,我耐心的期待,终究留给自己的也就剩下了期待,蔓延成满满的失落,满满的失落,充斥脑海的是使人窒息的内伤。甚至以此为据应证了低到尘埃里的自己,一个附庸亦或其他,反正在期待中将自己丢了,茫然四顾,茫茫然又不知所措。
跌跌撞撞,满目疮痍的我又重新来看“希望”和“期待”。似乎又有了新的感触:
“希望”是一种自我迭代,自我更新升级,无关乎他人。如小鸡破壳而出,从里到外的力量,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力量。
“期待”似乎更像一种对他人的寄托,给他人强加的义务。能否实现成真,又全在他人,自己无法掌控,所以多半会有更多的失落伤感。
我希望我自己能更好,是脚踏实地前行,而非期待,更非依赖他人的赞许认可而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