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婆婆拉家常,得知她85岁的姐姐已经离去。想起那位满脸善意的老人,我仿佛看见,在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拉着我的手和我说,“别减肥,健康就好,女孩子太瘦了不好看”时的情形。我甚至记得那个眼神里的真诚和喜欢,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是否会成为唐家的媳妇。
我又想到了前几天看的一本书《百岁人生》,也许在我们这一辈的时候,百岁老人会成为常态,如若如此,我该如何规划和看待人生。我是否真的需要像现在这样般匆忙着赶路。
过去很长时间我认为我只需要活50岁就够了,因为50岁的时候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我在此世恐已无牵挂,于是那时候我对生活最大的向往是活到50岁即可;后来,女儿降临,掐指一算,如若50岁就离开人世,女儿才16岁,我会舍不得,于是想着希望能活到60岁。后来,慢慢地,我开始觉得60岁恐怕也不够,因为,生命中还有很多想珍惜的人和事,我所拥有的已经超出我原先设定的期望值,这样的每一天都值得去珍惜。
《百岁人生》的原文这样写道:如果你现在20岁,那么你有50%的概率活到100岁以上;如果你现在40岁,你有50%概率活到95岁;如果你现在60岁,你有50%的概率活到90岁或者90岁以上。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长寿似乎是一种诅咒,如果我们寿命延长,而退休期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可能根本无力负担丰厚的养老金。解决方案貌似要么延长工作年限,要么削减养老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寿的确如同诅咒。
对于想珍惜每一天的我来说,我相信长寿不是诅咒,而是最好礼物之一。那么,我该如何手下这份礼物呢?
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慢下来。生命不必如此匆忙。可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很匆忙。更深刻的前提假设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匆忙。
“如果真的要活100岁,我真的要像现在这样生活吗?”当我和逻辑相同的人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他说:“为什么不呢?”
哦,原来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假设是,我并不满意与现在的生活。不对,我明明对现在的生活充满满足和感恩。可“为什么不呢?”
是啊,我忽略了一个巨大的现实是,当下是生命当中最好的时候,我不能假设我活到100岁还能像今天一样的身体活蹦乱跳,也不能假设活到100岁时,身边的环境也不发生变化,等我慢慢变老。
就像把生命放置在流逝里,生命只是拉长了,而生命还是会必然衰老,外界还是会必然变化。我还是会过现在的生活。
是啊?
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呢?
这句话的前提假设便是:每一个当下是生命中最好的状态。而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结果。
所谓知音,不是观点相同,而是思考方式(逻辑)相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