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大春30岁的生日,我本想凌晨12点送上生日祝福,结果还是在11:57分昏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抱歉的和大春说“生日快乐”,大春却说:“没事,30岁来迟一点也是好的。”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尤其是女生,可能会在生日前1个月就会规划生日当天去哪吃、穿什么、和谁一起过。然而30岁的生日,却少了一些期待感。
30岁为什么觉得如此可怕?
也许是终于要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大学毕业时候22岁,那会填工作期待薪酬,写了5000-6000;然而面试一圈过后才发现,应届生5000月薪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威海大部分本科应届生毕业的薪酬是2000-2500,因为我们学的是小语种,男生有性别优势,去韩企工资高一些,那也最多3000块。
那时候我想,我还年轻,还有的是机会,等30岁肯定是个月薪过万的女高管。
(2011年毕业拍摄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24岁从韩国硕士毕业,想着海龟傍身总会好一点,然而再次出发找工作,现实还是
给了当头一棒,在韩国做翻译的钱和饭店洗盘子的阿姨收入一个样。
(2013年拍摄于韩国国民大学广告创意课)
25岁经过一年创业后决定出来闯一闯。以前特别想当老师,于是网上投了我姐大学时候青岛的学校,终于获得面试机会。我想着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刻终于到了,结果面试结束通知月薪仅有1800。
(从老家去青岛面试不舍得住宾馆,住的40一晚的青旅)
26岁终于辗转反侧进入到互联网大厂,成了小时候电视剧里在北三环写字楼里上班的女白领,然而薪资也只是税前6000。
(拍摄于2015年8月,找工作必备的三件套:化妆包、平底鞋、水杯)
足足花了4年的时间才达成大学毕业时候的期望薪资。
30岁以前总想着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只要没到30岁这个坎,从不承认自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
而30岁生日,就像午夜12点的灰姑娘,击碎了所有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幻想。
原来,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
就连最普通的“结婚-生子-安家”人生轨迹都没完成。
就当我还沉浸在30岁普通人的悲伤回忆中时,大春紧接着又问了一个更让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你觉得过了30岁有什么变化吗?”
我仔细想了想,除了这个数字,好像没有任何变化。
不对,换个视角,30岁的我无牵无挂,身上没有背负任何,为何不可过一些不一样的人生?
我决定换个活法!
既然无牵无挂,我完全可以去不同的城市体验生活!
因为性格比较念旧,大学在威海读的,对大学后面的那片海有很深的感情,我觉得可以偶尔去威海住一阵子。
这样一来,偶尔切换下生活状态,既可以体验上海的繁华,又可以享受威海的片刻宁静。
(永远看不够的海-拍摄于2018年9月中秋节)
实现“换个活法”最重要的是能负担的起当地的生活成本。
威海的生活成本其实非常低,去年回去的时候,学校门口的油条依然是5毛一根,2根油条+1个茶叶蛋+一碗豆脑也就3块5。3块5在上海的罗森便利店只能买一个粉丝包。
(和朋友两人吃了这么多,一共花了不到5块,在威海可以实现早餐自由)
租房应该是两地生活最大的开销。朋友住的海悦国际是威海5星级酒店,有一居室出租,正对山东大学,站在高层可以看到学校全貌,甚至可以看到大海。
而这种海景房一居室一个月房租仅需花1500。(1500的租金可以租到上海周边,距离市区上班地铁1小时起)
(朋友家可以看到的山大全貌)
去异地生活的第二大开销是吃饭。
因为威海是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有很多韩国人在威海当地开韩国料理。吃一顿和首尔味道一样的烤肉人均56。冬天下雪的时候自己烤上一盘牛舌、一盘五花肉,50块钱就可以买到在上海200块买不到的快乐。
在威海生活一定不能错过海鲜。5块钱可以买一大盘花蛤,20块买4个大闸蟹,自己在家做个海鲜大餐,叫一两个好友在家开喝,成本也就不过50块。
(朋友生日去海鲜市场采购后自己做的菜,最贵的不是大闸蟹而是红酒)
如果想体验学生生活,可以去山大的食堂去吃,6块钱一份米线还能吃到两片牛肉。
威海整个城市人口很少,生活节奏也比较慢。吃完饭沿着环海路走一圈,吹吹海风,走累了就去海边的咖啡馆坐着点一杯福佳白,听听学生演奏的青涩民谣,
我保证你不想再听上海的857。
清晨起床别着急上班,沿着马伽山后面的小路散步,转过5道弯就可以到山大后门,会让一天都感觉充满了希望。
周末的时候可以花1块钱坐12路去威高商场买地道韩国进口服饰,也不会离时尚很远。
在上海体会不到的快乐,在威海都可以实现。
人生,还是不能被一个“稳定”困住的。
所以30岁的姐妹们,如果你现在也和我一样无牵无挂,与其苦苦追寻世俗的人生轨迹,不如趁现在换个活法。
最后我想回答大春的问题:30岁之后的变化,就是活的更大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