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薛兆丰将要辞职离开北大,他因此又火了。
2017年,他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开设音频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截止到现在,订阅人数已超过25万人;按订阅价199元/年计算,薛老师这门课的进账已达到5000万元。
其实知识付费由来已久,孔子开课也收肉干,后来人们买书,去新东方学英语,再到如今,移动互联网为知识的传播创造了全新的方式。
北大校门并不容易进,想混进去蹭课也很难。四个大门,保安遇人进门先要问:“有无北大证件,若没有,抱歉!不能进。”
网络课程打破了这道围墙,不需要去北大,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学。
知识产品以优质的内容为支撑,以音频、视频作为载体,能够满足人们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自然有人乐意为感兴趣的内容付费。知识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看不见的手”在发挥威力。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宣传“只给你地道的经济学思维”、“经济学让聪明人看懂世界”。
假如人们希望自己变得更聪明、变得更好,希望自己拥有最好的理念,这样的愿望存在,市场上就会有人提供知识产品。
买家觉得课程吸引、价格合适,会愿意掏腰包。第一个人听了觉得好,会点赞或者分享,于是,会有更多人来买课程;他听过了觉得纯粹被忽悠,也可能会在网上给个差评,劝其他人最好别买。
市场的无形之手在引领财富的流向,与此同时,各种声音都会有。
就像薛兆丰的同事、北大的教授会质疑说:“薛兆丰水平像是一个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经济学不是故事会”。
其实这样的声音对用户来说是好事,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一种理论是完美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单纯接收别人传授的知识,不经过任何思考,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那不是真正的学习。
有人把一本厚厚的书像红烧肉一样炖烂了、嚼碎了,喂给你,你只需要饭来张口。
好事还是坏事呢?完全丧失自主思维难道不可怕吗?
我很喜欢的查理·芒格说过:“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
听说有一个大三的学生,从借呗上借了一万块钱、专门去参加一个线下课程,就希望通过这个课程改变自己的命运。
清醒一点吧,并不是上了年入百万的课程,就真的年入百万了。
希望在学习、读书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意识,还能客观看待这个世界。
欢迎关注金马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