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写在叛逆又独立的入学季~读《陪孩子走过6岁入学期》有感
我家孩子今年6岁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他顺利的就近入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开始了他正式的“学习生涯”。
为了能让孩子熟悉校园、适应身份变化,让孩子可以自觉成长,这也是我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我这个操不完心的妈妈,也开启了新的“焦虑”。
新的身份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挑战就需要有新的方法,作为独独生子女家长的我,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那就只能从书中来找寻答案。
之前再进行适龄图书阅读时,我读过这本书《陪孩子走过6岁入学期》,只是觉得观点不错。
但这次的无意翻书却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不仅因为书中的观点全面不仅涵盖了6岁适龄儿童学习生活,还对性格培养和家庭关系建立也提出很多实用的方法。
读完全书,再结合我家小朋友进入小学2个月后的表现,再次觉得读书真的可以“疗愈”自己的内心。
为了能把好的观点和方法记录下来,也为了时时警示自己,所以就有了这篇读书笔记——写在叛逆又独立的入学季。
1、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需要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一些不好的习惯再不能受到“纵容”。而孩子不好的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粗心、拖沓、缺乏耐心、说谎、不讲卫生等等这些之前在幼儿园并没有现象,上了小学反而出现了。
而一、二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培养习惯,孩子是主体。通用的21天习惯养成,应该也适用于孩子,但鉴于孩子的不稳定性,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的持续重复练习,才可以让一种行为形成习惯。
亚里士多行德所说:“人类行业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因此,练习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鉴于学前班与小学在知识内容的重叠,但学习要求的不同重复练习对地更好习惯的养成就更加重要。
重复练习在书写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入学后对数字的书写,学前班只要认得会写就可以,但小学更多的是对地规范书写的提升。这时就只能每天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才可能提高。
2、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鉴于东方人的内敛,家长们在一起更多的是夸别人家孩子多么好,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仿佛永远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截。父母一次两次这样说是鼓励,如果经常性拿孩子进行比较,不断地打击孩子 ,往往适得其反。
多从自己孩子身上发现优点、找到进步,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鼓励,对孩子树立自信心非常有帮忙。
当一个人的能力被别人肯定的时候,他就会感到自己很有价值。即使孩子很小,他们依然渴望被肯定、被认可、被尊重,他们更需要别人肯定自己的才能。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也许他有些粗心,但是他很有亲和力,人缘非常不错;也许他并不爱说话,但是他非常善良。也许他有些拖沓,但是他做事细致。
我家孩子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爱着急,我只能努力跟自己说: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和理解,多一些赞扬和鼓励,也许能让他发挥自己的的潜力呢。
我们为了鼓励他每天的小进步, 我们重新推行“心愿卡”记录每天在学习上的成长,包括口算全对、书写规范、英语阅读练习、跳绳达标等等。通过点点滴滴小的成长记录,鼓励孩子努力坚持。
3、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进入小学进入新的集体,进行新的成长阶段,也会有新的要求,既然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涯,那考试是必然要经历的。
而孩子在不明白什么是考试的时候,家长也要协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考试。有考试就会有分数,分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掌握知识的状况,但并不能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更不能衡量孩子的优劣。
家长需要协助孩子正确看待分数,了解测试的目的,才能看出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在考试后要分析试卷,善于发挥的分数的激励功能。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考试成绩考得不好,他们比谁都在意,也着急上火,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如果考得好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激励,
我家小朋友考试总是粗心,偶尔一次英语考得不错,我们便利用了这次分数的激励作用。通过询问答题思路肯定了他的学习进步,同时通过这次英语告诉他考得好是因为他之前有过学习,所以所有的得到都是付出后的收获。最后他自己说:“看来努力还是有用的。”
4、亲子沟通从心开始
各类适龄图书都有介绍,6岁正处于人生第二次叛逆期,加上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的我发现“儿大不由娘”。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跟孩子从小就尽可能把他当成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当他6岁时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管。
他现在的所有行为和语言,多数都是做家长的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家孩子基本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话,但鉴于他的认知还不够,所以现在有些事情上他会“不服气”。
我想这应该就是身心发展不健全的原因,但他们依然有被尊重的权利。不听孩子的解释,对待孩子非打即骂;严格限制孩子交朋友;包办孩子衣食住行的一切事情等等,这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所有的儿童都享有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来充分发挥他拉的潜能,从而使他们的头脑、身体和情感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5、重视与孩子的协商
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而协商是最令人感到尊重的方式,如果有人向你咨询事情,如果发生事情时别人与你商量,如果你的同伴在做决定的时候找你协商,你定然会感到尊重,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六七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可以在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不端架子、孩子不使性子,协商的格局就形成了。
多用协商的名式:“你觉得呢?”“那是一个好主意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多用疑问名向孩子询问,就表示家长愿意与孩子协商这件事。孩子更愿意参与其中,并履行自己的承诺,因为建议是他出的。
6、引导比禁止更明智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要鼓励和赏识他,而不是一叶地责备和打击逼迫他‘听话’,因为在威逼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变成怯懦和虚伪的人。”
成长到新阶段的孩子,敏感、不自信、情绪反复,更需要父母的引导。通过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多用“我相信你能XXX;我很高兴XXX;你真是这样认为的吗?其实你想说什么?我知道你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
合理地管束,帮助孩子确立做人事的基本准则。管束就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同时这些标准还要保持一致性、避免随意性。
管束要有权威性,家长提出的要求是伴随着惩罚和奖赏的,这样才能能培养孩子的纪律,同时也要注意奖励应多于惩罚。
7、化整为零避免拖拉
六七岁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大脑会疲劳,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
通过开学两个月的观察,我们正在试行“分阶段作业”;提前列出作业类型,把时间化整为零。
按“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结束一个番茄钟休息5分钟;完成一项作业划去一项,强化了阶段工作成果的呈现。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化解孩子的畏难和恐惧心理、增加孩子的信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8、尊重别人赢得尊重
尊重别人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伴随一生的习惯。对于进入大集体的孩子,让他们学习尊重别人很重要,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引导和培养。
尊重从家庭开始,懂礼节是家教好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经常使用尊重的用语。平时有什么事情,也要和孩子商量这样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感受尊重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6岁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而容易养成傲慢的性格,他们的这种傲慢往往是不自觉的。家长应该了解孩子这时的心态,以鼓励引导为主;而不是强迫孩子违背自己的意志,尽量避免公众场合的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成为尊重别人的榜样,处处尊重别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尊重别人,在言语上表现得体,那么自然会影响到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只有父母秉承平等包容的原则,建立责任感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做好时间管理,培养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才有可能做好对孩子的鼓励引导。
本书还有其他实用观点和简易方法,鉴于文章篇幅限制及个人体会的不同,今天先分享这些内容,希望可以对其他正处在“叛逆独立期的家长们”有所帮忙。
避免“鸡飞狗跳”,共创“和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