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聊,看了两集《爸爸去哪儿》,不得不说,6个萌娃的教育都好好,有礼貌,有个性,请教问题先说“你好”,接受馈赠会说“谢谢”。即使处理矛盾时交流的不够顺畅,也一样能感受到他们的担当。
在采摘火龙果那期,有个细节挺让我动容的。Jasper在筐前大口大口地啃着火龙果,吃得衣服上全是星星点点的红色果肉汁。陈小春走过来,却是同他讲,“你看,别人都在工作,就你一个人在吃。”丝毫没有责备他染红的上衣,和欧阳锋同款的香肠嘴。
我本以为陈小春会发飙的。像我们小时候不被允许踩水坑、和泥沙一样。
事后再想想,也就释怀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和现在,之所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只是老旧的思想跟随时代变迁在进行自我更迭罢了。
曾经的孩子成为父母,他们在父母构造的世界和格局之上,去探索新的世界,触碰未知的将来,然后把这些带入到新的家庭,注入到孩子身上。
反观二十年前的生活,消息闭塞难通,在基础物资都得不到满足的年代,温不温饱不饱才是一个家庭首要面对的问题,衣着整洁也只能屈居其次。
我曾经有一条白色连衣裙,下摆点缀着小小的碎花,漂亮极了。课间休息时,总是小心提防潜在风险,生怕粘上笔墨和尘土;放学回到家,也要叠得板板正正摆在旁边。
这些关于仪表堂堂的记忆让我对衣着的干净利落,始终有一种执拗的坚持。
不是说过去不好,只是太单一。但即使在育儿经验老旧,缺少礼仪标尺的年代,父母一直在做的就是倾囊相授。
而人在经过了温饱阶段后,势必会探索和追求更高等级的需求。
他们已经把养娃从“饿不饿”“渴不渴”的生理需求,升级为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
他们也不再试图为孩子打造一方天地,而是告诉他们父母的辛苦、谨小慎微和步步为营。告诉他们世道险恶,不能顺着秉性过生活的道理。
在教育这件事上,没有人全对,也没有人全错。我们都试着在老旧的绳索上,用新的枝干打造新的阶梯,然后等它变旧,等待它被革新。
但是,只有我们懂的越多,看的更远,了解的愈深,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做好先驱和榜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