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农村流动党员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党员作为全党肌体的最小细胞,是我们党最基本的力量源泉,党员的状态会影响党的状态,如果党员教育不好、管理不好,相当于细胞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党的身体自然会“生病”。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党员“流而有家”。首先是走出认识误区,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凝聚广大流动人员。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把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强化外出党员活动驿站建设,让流动党员始终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员“流而有管”。流动党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分布广,要因地制宜,探索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上存在的上管下不管,此管彼不管的现象,构建以“党委-党支部-党员联系人”三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和要求,做到职责明确,组织健全,管理到位,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效。周期性开展流动党员摸底调查,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双向管理,共同解决流动党员管理的“盲区”。加强教育管理,确保党员“流而有为”。在实践过程中,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全部集中起来参加组织生活很难实现,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搭建起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网络桥梁,推动“传统组织生活”向“智慧组织生活”升级,为抓好党内基础性组织生活提供有效路径。依托微信、qq等线上渠道,设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在网上进行基础性支部活动,在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及内容上实现创新,提高流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抓好主题党日活动,强化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增进流动党员认同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魂,服务功能是根,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为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送去组织的温暖。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论述,紧盯农村(社区)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去向难掌握...
- 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匀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办法、新途径,以“三个坚持”着力破解流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