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学习数学知识喜欢是刨根问底,长大后对任何事情的底层逻辑都会有兴趣,无论是程序代码是通过哪种数据结构编写的,还是配方中各个成分的作用。我被《底层逻辑》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思考问题洞察本质、如何提升自己以及商业协作的底层逻辑。
那么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呢?
首先,要时刻反思自己说的话是事实是观点还是立场。能说服别人且不让人抵触的是事实,也是最直接的结果。观点是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为什么+观点”会让人忽略后边的观点的对错,重视为什么。这样会离答案越走越远。我在工作中有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出具有偏见性的观点,沿着这个观点说非事实的话,这样没有真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其次,要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要按照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更不要别利益、立场左右。反思自己在研发过程中经常站在某个立场上、按照以往的经验得出一个想象的事实,并用以往做过的经验来左右事实。要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申述事实,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正好最近有个研发的问题,抛弃以往经验,按照这个过程来实践一下。
最后,要分析问题背后的因素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看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是增强关系还是调节关系。分析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之前想都想过的事情。一般解决事情的方法是改变变量而不是改变关系。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
数学思维
书中还介绍到用数学思维作为底层逻辑来应用到商业中,这个思想很新颖,正好作为补充为什么学数学的理由。《底层逻辑2》更全面介绍数学思维和生活中联系,更加增加我的求知欲望。在这本书中,只介绍了一下几种。
复利思维
我是从《穷查理宝典》中学到的这个知识。经常想着怎么样才算复利,中间有亏损了还算不算复利?还玩起了股票,打算体验下复利,结果惨败。通过读这本书,终于理解了复利。收益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年3-5%的收益率就算不错了。时间也是按照年算的,并不是天。这个像不像银行存款的公式?假设有1万元的本金,一年的收益率为3%,那一年后得到的钱数就是10300元,第二年就是10609元,第十年是13439元,第二十年是18061,第三十年是24272元。这是时间游戏,所以不要想着快速致富。
这里面还有一个欲望。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给公司至少一年的时间看看它赚了多少钱给你多少回报。很多人因为欲望,想多赚怕亏损,多次买卖,达不到复利的效果。复利是积累的过程。
朋友圈中经常有这两个公式,为了说明复利的力量,只要每天提升1%一年就能甩开不努力的人。
这个公式很励志,但是前提是每天都能提升1%才行。并不是每天背10个单词,一年后背3650哥,而是第一天背10个单词,第365天就要背380个单词了,一年下来要71175个单词。我想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用1周时间读一本书可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个道理应用上,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改变自己。人生就是修行之路,可是人生短暂,珍惜时间吧。
数学思维——概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谈到某件事的概率,比如中彩票、降水概率等来判断事情的发生。降水概率70%,那么就带伞,带了伞么有下雨,那就是另外30%了。我觉得只供参考,可是我没有反过来想。创业成功的几个因素:时代、战略、治理和管理,在这些因素下,分别有多少概率能成功,把概率高的排在前面优先考虑。比如创业成功概率为20%,那么时代占12%、战略占5%、治理占2%、管理占1%。那么我们优先考虑时代。我总是在管理上使劲,干的管理的工作,开始觉得管理好公司就赚钱。后来才发现管不管理都那样,唯一的效果就是锦上添花。才知道方向错了,努力从管理方面来降低成本,不如改变其结构来的直接。
20%的成功率做多少次能成功(95%)呢?失败的概率为0.8,做几次失败率能达到5%?答案是14次。前提是能吸取失败的经验。
数学思维——微积分
用健身来做比喻,健身一天两天并不能看出身体上的变化,等1年之后在和之前相比就有了天壤之别,这是慢慢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积分。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发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积累造成的。反过来当停止健身也不能看出身体上的变化,等几个月过后,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下降,也不是一天的懈怠所导致的。在生活中出了某些问题的话,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看当时那个瞬间,要从宏观到微观找到问题的根源
数学思维——公理体系
公理是不用被证明的,可以拿来直接使用,用公理来推出结论。那么一家公司的公理是什么呢?愿景、使命、价值观。我惊讶到原来还能这样用的。
如何提升自己
这个章节中有6点让我印象深刻。
人生的商业模式
演讲和写作是两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要持续训练。
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缺少什么技能就去学,想了解什么就去看,时刻终身成长的心态。将自己的效率最大化,可以伸缩时间。杠杆最重要的是影响力杠杆,怎样获取影响力呢?演讲、写作、建立人脉。
时间管理
这里我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有的人是15分钟干完一件事情,有的人是30分钟、1小时干完一件事情,有的人是一天干完一件事情。对于我来说,30分钟—1小时的颗粒度很合适,以后安排任务可以应用 。
产品和服务
边际交付时间为0的是产品,不为0的时间越高的叫服务。《纳瓦尔宝典》中也说道将自己打造成产品。用杠杆来工作。
靠出租自己的时间是永远不能致富的。
升维
让自己不断涨价才能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这才是正道。
人脉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的交换,想要积累人脉,就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
知识和技能
不要把知识当成技能学,有一些“实战主义者”,只相信自己感悟出来的东西通过四处碰壁,总结出来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你的顿悟可能知识别人的基本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也不能把技能当成知识学,有一些“理论实践者”,喜欢通过买书来学习,却不拿来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经常犯这两种错误,导致一事无成。现在才知道,技能要刻意练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商业协作
什么是利润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所有行业的红利最终会被利润拉平,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只能通过创新来制造利润空间。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售出的价格减掉所有的成本就是利润,没想到售价是根据市场随时变动的,市场的好坏就像趋势红利,只有稀缺产品才能保证红利的最大化,如果不稀缺,那只能赚取社会工资(辛苦费)。
如何定价
上面也说了越稀缺,越没有竞争,定价权就越高,利润就越多。大多数人追求性价比,但利润空间很少。站在用户的角度看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异化,提高稀缺性可以提高利润。
稀缺
谁掌控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的分配权
要思考的问题:
我是否拥有稀缺的能力?
我是否拥有稀缺的资源?
我现在的稀缺性,未来还会继续稀缺吗?
好产品、好的供应链,稳定快速的交货都是稀缺的。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人想要拥有稀缺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职场上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回报。这些能力可能包括技术、语言、管理或创造力等方面。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擅长领域,不必过分追求所谓的稀缺能力。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总结
这本书将人生、商业的底层逻辑讲得很清楚。有些方面让我有了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如何思考问题。在我研发的工作中,开始是闭门造车,称为了“实战主义者”其他人都是错的。指导和陈博讨论问题后才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是多么的愚蠢,当时只是发现这个问题并未深入探索。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我的思考缺少了什么,进入了哪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