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频繁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经理指出来,我觉得很苦恼。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我经理那样做事情严谨呢?还是我基础太薄弱,注定做不好?于是,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如何提升严谨或者细节处理能力的书籍,结果搜到《黑匣子思维》,给了我很多很多启发。
这本书在说几个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你一定会惊呼,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有什么新鲜的。没错,上述的道理在高中的政治哲学课就已经学过了,但是还是没有领悟为什么智者贤人那么说。
如果当时我读了《黑匣子思维》,或许,我对自己可能会有新的认知,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因为对问题的重视,最终找到了答案。
整本书用极具震撼的案例,医疗事故和航空事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错误和失败,不重视错误和失败的后果,如何利用错误和失败。这本书,也深入的道来,什么是成长思维,什么是韧性。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小小的失误,甚至是判断失误,就会导致一条生命的逝去;没有规则和制度,再聪明再有经验的人也会犯错。不接受错误,就不会找到学习的机会,也就不会成长,也就不会有创新。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的一个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态度:不能一开始就试图做到面面俱到,坦诚接受批评,才会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才能将事情一步一步做得更好。比如,我常常羡慕别人很棒很厉害做得很好,我与别人之间有差距,我关注的都是过去,以及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比如家庭出身聪明才智。然而这本书告诉我,我与其羡慕别人做得很棒,与其责备,悔恨,用自己的天赋,出身来找借口,不如看看,在面对相同的问题,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我如何做,也能做到像他们一样。就像PET里说的,问题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礼物。问题是阶梯,指引我们去探究,最终成长。不去尝试,不去犯错,那么就只能原地踏步。
就像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我应该意识到,我一开始就与我同事们有差距,对于这个事情的经验,认知,我都存在差距。我做出的东西,没有达成预期是非常正常的。我经理及时给我指出错误,我才能修正,我才能进步。如果我的目标是成为C&B专家,我必须要先从设计一些烂方案开始。我如果想说出流利的英语,我必须要先从说得比较烂开始。从烂到不烂,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如果想进步,除了接纳自己的烂,还要知道什么是好。好是有明确目标的,遵循SMART原则,刻意练习,修正,练习,不断接近这个明确的目标;再给自己树立新的高度,不断坚持,不断从错误中学习。
书中还提及精益创业,边际收益,用户思维等等,本质也是用错误来优化和进步。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的本质是自下而上,也就是用实践去检验真理。精益创业是设计出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去了解用户为什么喜欢这个产品,如果用户喜欢这个产品,不喜欢这个产品的哪些设计?缺陷是什么? 所以,我可以联想下,我每次输出的工作,在没有出人命的情况下,我可以先设计出MVP,然后再征询我的用户(经理)他们的意见,了解不喜欢哪些地方,缺陷是什么,我再去针对这些地方反复打磨,直到用户满意,不急于完成和交付结果,通过和上级交流,真正打磨出出色的工作结果。
突然想起阿里的薪酬激励策略,为结果付薪(奖),为失败鼓掌(励),鼓励不断试错。
书中还有一些特别激励人的话,无论我们天赋多高,在遇到问题时,轻易放弃就无法进步。
如果我们把困难当成自身缺陷的证据,而不是进步的路径,那么我们就会逃避失败了。然而真实生活中,成功很少来得这么容易,认为成功唾手可得毁掉了人们的韧性,成功来自毅力和坚持。能力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只有伟人或者集团才具备的固定优势,能力是动态的,会随着我们拓展知识边界的努力而越变越强。
我们会勇于冒险,探索未知,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