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别教了,
让孩子都自己成长吧!
背景:
近日,在《读库》年会现场,主编张立宪和著名主持人张越针对社会上各种教育乱象,以“鱼不该被淹死”的话题进行了对谈。一句“别教了,让孩子了自己长大吧”让所有成年人深思和认同。
读者抛了一个问题,想寻求指点,她说:有一个家长在网上控诉,说孩子嗓子哑了,让他不要再大声说话,但孩子非常激烈地反抗,说老师说发言就要大声,说话就要大声,在学校就要大声说话,导致他的嗓子一直没办法改善,而且孩子很笃信这种要求。
张立宪直白地说:老师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给他一本书,让他来改变这个成见,书太累了,完不成这样的使命。
张越更是眉头紧锁,不知道怎么表达,她说:我以前特别爱跟家长说,跟老师说,大家要多读书,多学习,学会怎么跟孩子交流。过了一二十年,我现在真的拿不准这件事了。我发自内心地想跟所有的大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说,除了遵纪守法和基本的公序良俗你得教给孩子外,其他的少教,什么都别教,别那么自我中心,别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别以为你教的是对的——因为我们实在看见太多的荒谬了——你们就别教了,让他们自己成长。上天造了人类,就会让人类自己在一个普普通通、正正常常的环境里长大和成熟。让他们自己去长吧,我们不要“病梅馆记”了。
网友评论:
1.人家本来是一棵人参,被我们用刀子削成了萝卜 。
2.爱孩子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补充背景: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龚自珍生活在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当一个国家或制度濒临瓦解时,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也多是颓靡的畸形的,呈现整体的人格缺损,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品格,从而也失去了创造力乃至生命力。
专指现代扮丑恶搞段子横行于短视频平台、病态的审美,认为越瘦越美,过分的追求白幼瘦……看到的是畸形的肤浅,却忽略了正常的形象与深刻的内核。
我们顺应自然的发展,不要去追求畸形的审美,应当自由成长不做病梅,做一支凌寒傲雪的梅花。
观点:
1.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孩子寻找他的热爱,实现他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为了某个规条,把孩子硬生生往里套。我们的教育脱离实际太远了,我们的成年人都把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甚至病态,这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搞破坏!
2.孩子天然地向好向上,只要我们相信,我们放手,他们自然会好好成长,别以为自己多么有能耐,其实美好的,纯真的东西只有孩子身上还保有,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标题:孩子未来往前走
必须具备这三种能力!
背景: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说:未来的时代,孩子必须培养这三种特别重要的心理韧性。
一种是复原力,就是遇到挫折磨难失败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曼德拉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最伟大的优势和荣耀,不是从来没有受过打击和失败,而是每一次打击和失败之后爬起来继续前行。
第二种抗压能力,那铺路的小沙砾,你别看它那么小,你用压路机、推土机反复去碾压,都不会变形,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一定能够在未来有一种不败的可能。
第三种叫创伤后成长,人类在遇到创伤后,其实可以自我痊愈,还有一些人能够利用这样的机遇让自己变得更加灿烂辉煌。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的:任何不能杀死我的,都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用林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心力!面对困境,人需要强大的心力!心力怎么培养?
观点:
1.心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心,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怎么会有力量呢?现在的父母总觉得只有读书,卷分数,考985/211才是有用的。因为自己的执念而安排孩子的人生,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给孩子太多的束缚。导致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做的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他怎么可能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呢?
2.能力一定是孩子自己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们要放开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相信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试错,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