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ileely
《岛上书店》是一本富含文学色彩的小说。任何小说本身都是文学的,但这里刻意提到“文学色彩”,恐怕是受作者略显掉书袋的提及了大量我知之甚少的美国小说和作家的影响。小说的主角是与世隔绝的艾丽丝岛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以及书店的老板A.J.费克里。人到中年的书店老板丧妻后日渐堕落,几近放弃独立经营的岛上书店,偶然收养了小女孩玛雅后又燃起更多生活的责任与希望,并与出版社销售代表阿米莉娅恋爱结婚,没过今年就因脑瘤死亡。其中还包括费克里的妻姐伊梅斯与作家丹尼尔的不幸婚姻,后与费克里好友兰比亚斯警长结婚的故事。
如果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毫无疑问是书中那句“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与世隔绝的孤岛艾丽丝岛上人们的命运却紧紧相依。“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费克里受妻子车祸身亡的悲痛和书店经营危机的影响,颓废不堪;小女孩玛雅的出现打破了伊梅斯原本安静的生活,却给费克里带来了更多的责任与希望;一次玛雅的生病让费克里重新记起了销售代表阿米莉娅,两人趣味相投两情相悦;伊梅斯在丈夫死后与兰比亚斯结婚,并在最后接手经营岛上书店。主人公费克里死前给养女玛雅留下了一份书单和简单的笔记,有趣的是,每本书的一些内容都像是他人生中某一阶段的隐喻。当然,更大的隐喻其实是开头小说《迟暮花开》主人公的经历——结婚几年后便面临死亡。一书一世界,他虽然挚爱短篇小说,却说“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我们一直都在创作自己的人生作品集。
限于对美国小说文学的了解,对书中人物经历与小说的相映成趣,以及相关的精辟评论未能产生太多共鸣。但这些都不影响它成为一封写给爱书之人的情书。书店老板和出版社销售代表每天都跟书本接触自不用说,玛雅对书本有着天生的好奇和兴趣,原本不爱读书的伊梅斯和兰比亚斯也因为书店的影响爱上了阅读。作者对大量小说的内容与评价都信手拈来,其文学功力可见一斑。遗憾的是,小说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置都过于平铺直说,未见多少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与对话叙述也似乎不够细腻深刻。我们从小说中可以读到人们命运的交织、爱的勇气以及大量的文学引用,但我认为这本“现象级全球畅销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将已有小说故事与新故事甚至真实经历交叉呼应的写作和思考的新形式。这么说来,我们无不是在借鉴他人的故事创作自己的作品。作者将文学作品对她的影响表现的足够明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对书籍和书店的致敬。
岛上书店老板A.J.费克里的私人书单:
1.《待宰的羔羊》/Lamb to the Slaughter
1953/罗尔德·达尔 Roald Dahl<br />
2.《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
1922/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 Fitzgerald <br />
3.《咆哮营的幸运儿》/The Luck of Roaring Camp
1868/布莱特·哈特 Bret Harte <br />
4.《世界的感觉》/What Feels Like the World
1985/理查德·鲍什Richard Bausch<br />
5.《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1953/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br />
6.《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ry
1865/马克·吐温 Mark Twain <br />
7.《穿夏裙的女孩》/The Girls in Their Summer Dresses
1939/欧文·肖 Irwin Shaw<br />
8.《与父亲的对话》/A Conversation with My Father
1972/格蕾斯·佩利 Grace Paley<br />
9.《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1948/J.D.塞林格 J.D.Salinger <br />
10.《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
1843/埃德加·爱伦·坡 E.A.Poe <br />
11.《铁头》/Ironhead
2005/艾梅·本德 Aimee Bender <br />
12.《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1980/雷蒙德·卡佛 Raymond Carver<br />
13.《书店老板》/The Bookseller
1980/罗尔德·达尔 Roald Dahl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