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个多月了,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开始对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仿佛这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没有什么办法,你能选择的,只能是面对。如果找工作的那段时间你还可以安慰自己距离毕业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似乎还很漫长,就好像你刚进大学,仿佛觉得自己距离成为一个社会人很遥远似的,什么焦虑,什么烦恼都可以丢掉,甚至可以在答辩结束后笑着和同学商量你们的毕业旅行计划,一如既往的说走就走,去享受属于大学最后一段的自由时光。
然而,一切都在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悄然发生着变化,学位授予你的那一刻除了说明你完成了学习任务以外,好像还在对你宣判,你,不在是一名学生。学生的身份被定格在那一瞬间,而对大多数来说,可能是永远都回不去的瞬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当下的意义何在,直到它成为了过去,才逐渐被人们提起和缅怀。
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涯,你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什么,所以才会在毕业后入职前的半个多月还在跟自己的老友喝酒吹牛,在KTV唱青春纪念册,好像刚刚才发现属于你我的青春早已经不再了。我很羡慕那些对自己认识比较深刻的同学,他们知道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显得目标感那么明确。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对自己将来做什么工作并没有很理性的认识,只能先就业再择业。我曾经看到在TED演讲的一位外国人,他说自己读了几百本书去寻找自己的兴趣以及适合做什么工作,我也想起了去年比较出名的一本书《原则》,其中讲到去寻找你擅长的,感兴趣的,和这个世界需要的工作,我想对于我们这类人来说,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我而言,先就业再择业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作为一个要脸面的成年人来说,自己的生存还是要靠自己去维持的,就像一个企业,先活下来,再去想着折腾点别的,就没人有权利干涉你甚至指责你,我觉得当下应该会有很多人,一边白天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边晚上还在执着的坚持着自己梦想,尽管累了一天,但我相信晚上做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精神上的愉悦,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目前的我还在实习,对自己的岗位有了大致的了解,不敢说喜欢或是讨厌,因为这是一个过程,就像一场旅行,需要你亲自体验,寻找兴趣所在的蛛丝马迹,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做着做着就喜欢了,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做着做着开始讨厌了,颇有一点找对象谈恋爱的感觉。我也还在摸索着前行着,尽管一切未知,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方向,因此并不感觉畏惧。
然而我也有很多感到畏惧的东西,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
自从人工智能开始被热议,一系列衍生话题开始频频出现,比如中年危机,我想从我毕业以后,就已经开始走上这条路了,我很感激自己在被工作累的气喘吁吁之余,被娱乐迷的神魂颠倒之际,偶尔窥见中年危机一词,究其意而深感不安,好像以前很多胡思乱想且不可思议的东西悄然的就出现在了你身边。在以前,如果你告诉我路上有辆无人驾驶的车在行驶,我可能会让你再看看司机是不是“潘长江”,放在现在,即使你说天上有头猪在飞,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因为在今天,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让我一度感到焦虑,甚至到了什么地步?有段时间,只要看到“有用”的东西,还没看完就先收藏,还窃喜这么有用的东西被我发现了,接着像猎狗寻食一般,继续寻觅所谓有用的东西,虽然后来再也没有看过,但这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心里按摩作用,这导致我现在一旦看到某公司中年员工因被辞退而自杀之类的新闻时,就又像一个警钟,让我患得患失,大概过了一段时间吧,我已经开始冷静了,遇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时,只有一句话留在心里,也是得到APP上常说的那句:终身学习。因为我始终觉得未来不可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有信心去决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