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句中国古话被一些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在一些情境下是的确存在的。
心理学里有一种叫“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的效应,指对于未来的预测会改变人们的行为,以至于得到预期的结果(Merton, 1957)。
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证实了这个效应。
研究者(Rosenthal & Jacobson, 1968)“发现”有些学生属于“学习苗子”。他们“天生头脑精奇,是百年不遇的学习奇才”。然后研究者把这些学生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好好培养他们,或许以后他们中间会出个牛顿、爱因斯坦什么的。事实上,这些学生是实验人员随机找出来的。
然而!学年结束的时候,这些头脑精奇的学生里面有30%的人智商平均增加了22分!所有人的智商几乎都提高了10分。而这些智商测试得分是用非常严格的标准智力测验测出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商是真实地提高了!
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你信,真的就有。当然,凡事都有个度。信则有,但信过头却未必是好事。
中国八十年代时一度流行“气功热”。结果有人“信”得太厉害,“走火入魔”了。比如有练某某功的人,相信自己练了功后有了特异功能,可以从烧开水的大炉灶里钻进去,从炉灶的烟囱钻出来,还能毫发无损(孙悟空进炼丹炉?)。还有练某功的人,听大师的话每晚八点准时千里之外接收大师发来的功,然后将功力注入水中,喝下水可以治百病……。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似乎又进入了一个从“全信”到“全不信”的时代。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人的极限范围内,“信”的确是一个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魔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极限”是什么,以及很难判断这个“极限”在哪里,所以才有了八十年代气功热的时候出现“群体智障”的表现,似乎觉得气功就是开发人体无限潜能的功夫,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日本前首富孙正义分享过他小时候父亲对他的培养态度,他刚学会数数的时候父亲就夸他:“我儿子真是个天才!”孙正义后来的成就的确证明了他是个天才,同时他也自称父亲小时候培养他的态度功不可没。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一生最终取得的成就可能根本不需要动用心理、智力和生理极限。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多“信”一些自己的实力,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好处的。毕竟大多数孩子以后不会去参加奥数或奥运会这种要挑战人类智力或生理极限的竞赛。这种情况下,“信”真的会“有”。
“自我实现”事实上就是一个先相信自己行,然后沿着“行”的道路一步步走到“行”的终点的过程。“信”可以支撑自己走到终点,“不信”可能让自己半途而废。家长从小多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家长对他们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充满坎坷的,相信自己“行”的人总会比觉得自己“不行”的人走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