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富的语言环境就像氧气。当你拥有它的时候,你觉得理所应当,当你没有它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它是如此重要。
2.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得会越快,孩子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词汇量的确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如果强制或禁止孩子接收词汇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的家长刚和孩子聊上,就开始使用一些强制性的语句,如“不要”“停下来”“不行”等。这就是我们曾经亲眼目睹过的在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比较失败的例子。
3.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对语言学习和智力发育是有好处的。一个因素是父母用不同类别的词汇对孩子说话。如果父母给孩子说的单词种类本来就少,那就不要指望孩子到三岁时能说出丰富类别的单词来。另一个因素就是全家人有一起聊天的习惯。
4.语言质量很重要,原因是语言质量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各式各样的词汇。语言的数量推动着语言的质量,父母说得越多,词汇量就越丰富。
5.大脑和人体其它器官相比,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一个人即使是出生后,他的大脑都还处在不断的发育中。心脏、肾脏,以及肺的功能在人出生之日以及整个一生都是不变的,但是大脑几乎完全依赖于它所遇到的事情,直至发育完全都是如此。新生儿大脑就是正在快速、错综复杂生长发育的智慧核心。
6.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宝宝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语言环境。简短的“爸爸爱他的心肝宝贝”这样的话语片段,对于一个刚刚开始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吗?是的,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每个细小步骤中,“呜呜”“呀呀”“妈妈爱你哦”以及“好美好的馅饼啊”这样的话语连接着大脑数十亿的神经元,产生复杂的神经元回路,从而使孩子的智力潜能达到高潮。当这种情况达到最佳状态时,加上咿咿呀呀的细语、嘻嘻哈哈的笑声以及理想的温和平静的家庭氛围,大脑将发育得完美至极,然而,这些最佳条件缺失了,孩子早期语言环境将非常糟糕,大脑发育会遭受非常不利的影响。
7.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这种与父母积极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8.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其带来的影响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从而影响我们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当然还有我们的语言能力。
9.在最初的三年内,除了有助于构建词汇与交谈技能,语言还为社交、情感以及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0.在我们理解或者说出某个词汇之前,我们的大脑不得不进行“句法分析”,即拆分音素后再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并创造出词汇。这是早期大脑学习本地语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某些迹象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当婴儿还在子宫内时就开始了。凭借如功夫高手般出色的敏捷性,婴儿的大脑熟悉地对接收到的一连串语音进行分割,直到将那些语音转变为具有意义的词汇,以融入他们所在的语言情境中。
11.科学表明,婴儿们几乎与生俱来的拖音是说话方式(比如“妈~妈~喜~欢~她的~小~宝~贝”提高了声调并做了轻微改变,将其转变成一句如唱歌般声调起伏的语言)是一种帮助婴儿大脑提取语音,并投入到其将要使用的语言中的方式。虽然这可能听起来像是一种母爱的传达,但实际上“咿呀学语声”能帮助婴儿如统计学家一般的大脑更轻易抓住那些明显不同的语音,与成人主导的谈话相比,每个语音在听觉上都被“夸大”了,这也让婴儿们更容易进行理解和学习。
12.父母的语言是促进大脑智力优化和稳定性发育的神奇力量。如果说大脑最深邃的奥秘仍有待探寻,而父母语言的力量这一事实则已经被揭露。这一事实向我们展示了大脑的智慧。在绝对精彩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育的主要促进因素。这个过程太简单又太具有隐蔽性了,导致你根本没有察觉。看护人的语言无法买卖、储存,也无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他们的语言是每个国家、每个文化、每个人的基本资源,甚至扩展到我们是谁,我们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语言根本不收一分钱。
13.科学告诉我们的是,要发挥出我们的潜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出生后三年内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经历。简而言之,血统赐予我们的遗传潜力会受到消减和破坏,或者有幸因为我们儿时所经历的父母语言环境而被我们发挥出来。
14.利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是“鼓励孩子超越其能力”。这是一种让孩子们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的方式,也是对孩子说“现在放下玩具”与“玩完玩具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呀?”的不同之处。前一句话要简单一些,它是一个来自“上级”的指令,必须执行,不能反对。第二句话则支持了孩子刚刚拥有的自主权。科学证实,第二句话对孩子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相对于直接用命令支配一岁大婴儿的行为,母亲平静地给出建议会让婴儿在三岁时具备明显较强的执行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
15.主要的管教类型有两种:命令型(对孩子的输入信息进行限制的命令,包括训斥和要求);建议提示型(诱发孩子的输入信息、意见或选择)。科学确实向我们证明,在两种父母讲话类型中,“建议和提示”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自我调控技能,而命令却削弱了这种技能。
16.3T原则,第一个T:共情关注(Tune in)。在3T原则中,“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条。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时机成熟,父母再跟孩子谈论它。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哪怕孩子太小了,听不懂大人的话,或者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就是通过父母的语言来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
17.第二个T,充分交流(Talk more)。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
18.第三个T,轮流谈话(Take turns)。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19.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著作里曾经目前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称赞。基于个人的称赞(以孩子为核心的称赞):“你真是太聪明了!”基于过程的称赞,(以孩子的努力过程为核心的称赞):“你一直很努力地拼图,现在终于完成了,真棒!”
20.家长没有必要和孩子评价作品,重要的是要把交流的重点放在创作过程中去。因为最后还是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作品,这样一来,孩子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度都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