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点啥呢,哎,写写日记吧。
早上七点半醒的,醒了以后感觉全身酸软,说实话,我一直就觉得睡晚了会身体不适,因为每次我十点左右睡的话,第二天就没有酸软的感觉,但是只要我十二点左右睡觉,第二天就会头昏眼花很酸软,不仅如此还食欲不振。
今天路过卖书的小店时,想买一本《读者》,摆在摊面上的那本有些小瑕疵,看着好难受,就找老板换,老板也挺好心,帮我换了。付钱的时候一问价格才知道要九块钱,想想大学以后就只买过一次《读者》,那个时候是十块钱,不过是在市里买的,难道市里比县里要贵?不应该是统一售价吗?
在这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就是走到书铺的时候,老板没在,有个美女过来问我打火机多少钱,她把我当成老板了,我回她,我也不是老板,不知道,她哦了一声,等了好一会儿,发现老板还没来,就直接微信转账一块钱,然后溜了。我呢,比较老实吧,就一直等在铺子面前直到老板现身。
我上上周得了“简书创作者”的徽章,就很兴奋,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得,于是去看了度娘,度娘上面对这事儿有个投票,百分之五十多人说难得,大概应该差不多还是有一半多的人没有吧。这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个认可,心里又开始兴奋了,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可以辞职专攻写作了。
写到这里五百多字了,感觉有点不知道写啥了。
想起之前报了个培训班,写影评的,花了我七百多,没事儿就写写写,然后自己又时不时去看看别人的十万加。后来想起了写一写《大秦帝国之裂变》于是没看一集就写一篇,一直写到了四十二集。
在这期间,我写着写着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小视频,讲张居正的,我联想到之前看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这部电视剧我除了好看实在是说不出其他词语了,或许是我影评写作能力还不够专业吧,又或许词汇量不太够。帅家默的执着,丰宝玉的不离不弃,黄知府等人的鼎力相助,经过了很多很多磨难,丝绢案才被查得清清楚楚。这其中,如果没有张居正在朝中的清丈全国的大势,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像《大明1566》里说海瑞,你一个七品的小官能抗得过谁?要不是朝中有人需要你做点事儿,你什么也做不了。
在这之后我又去买了一本《帝国首辅张居正》来看,上面主要记录的是一些大事件,但是对张居正这个人的人物性格表现得不太多。但是这应该也怪不了作者,因为史书一般都只会记大事件,而不会因为某个人很厉害,为了表现他的人物性格,而把他的想法,动作,说话全都记录下来。
《帝国首辅张居正》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人——王阳明,这个人在明代的百姓眼中是可以和孔夫子等同的人,他的心学影响了很多人,甚至抖音有人说,蒋介石就是因为十七岁的时候读了王阳明,所以他后来能够当上总统。
这个事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或许是吧,也或许不是。谁又知道呢?
想起之前写小说的时候,第一部小说我本来想只写几万字,但是写着写着突然到了五十万字,还没完结,我这个人懒得很,一不想逐一去修改,二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太费神了,而且关键的是,当时又喜欢上了写穿越小说。
话说我小时候有个穿越梦,穿越到古代去,去干嘛?去改革,去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法家,我的内心就是想学法律,但是当时为了能找到工作,选了理科,于是和梦想越走越远。
心里总是觉得很遗憾,但是回头一想,谁的一生又没有遗憾呢?霍去病二十多岁就没了,王勃写完《滕王阁序》这篇千古流传的骈文没多久也没了。历史上,留有遗憾的人还少吗?不少。
所以,我也想通了,不再纠结了。
说道法律,我看了《大秦帝国之裂变》后,发现,商鞅认为法律就是要不避权贵,要说一不二,徙木立信就是树立公信力,就是要让百姓们知道,官府说到做到。但是到了张居正这里,不一样了,有几次,李太后因为修佛,为了体现善意,说大赦天下吧,张居正不同意,说,如果赦免那些罪人,那么被他们伤害的人会怎么想,对他们就是不公平,就不是体现善意。李太后也不好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