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期兴成长的学习,我学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即“PBL”,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根据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BL”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且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多元化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是教与学达成的目标,而“PBL”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时,尝试使用“PBL”来实施教学,将同一类文章整合为一个项目阅读计划,以问题为核心,指导学生完成项目阅读计划中的文章,以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同类文章并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教学构思与设想 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PBL”的特点及流程,把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几篇文章整合起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聪明的人类究竟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阅读探究,让学生从中自主构建知识并获得新的体验,能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PBL”是以问题核心的,没有问题就没有项目。因此,开展“PBL”首先要从设计好项目问题开始。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1.阅读《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聪明的人类创造出的奇迹有哪些特点?你读了之后有哪些感受?2.这三篇文章中,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三篇文章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取决于客观的景还是取决于作者的主观的情?4.面对奇景,作者的感情有何异同? 四个问题中,问题1、2是解决项目核心问题的基础,也是本次阅读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问题3、4是解决项目核心问题的关键纽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分三个阶段来学习,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框架、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指导等来帮助、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为确保学习的顺利开展,我制定了量化评价、描述性评价、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及成果第一阶段,初步自主学习,解决基础性问题1、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小组交流对课文的初解,互相检查并纠错。在此基础上,划出各课描写奇景的词句并讨论、交流阅读的初步感受,填写《阅读理解文章表(1)》,把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群里,与其他的同学分享。3.在之前的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各篇文章中,作者描写奇景的方法及表达的情感。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学生把学习发现填入《文章阅读理解表(2)》,并把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群里,与其他的同学分享。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平常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相比,除了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外,基本一致。学习成果,因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二)、教学过程及成果第二阶段,深入探究学习,解决问题3、41.以之前的学习成果为基础,小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框架——《文章奇因探究分析表》的提示,逐一进行阅读分析,从而分析、归纳出初步的学习发现成果。2.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分析搜集的信息并归纳新的学习发现,填写《文章奇因探究分析表》。并把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群里与其他的同学分享。3.以之前的学习成果为基础,小组合作,再次深入探究阅读,分析并归纳出作者面对奇景的情感相同点及差异,填写《作者情感异同及原因分析表》中的“感情相同”、“感情差异”项。4.在作者情感差异探因的过程中,经过全面的讨论,学生们排除了部分因素,最后归结为:作者的情感差异和作者想表现得景物之奇的背后原因有关。料,经过小组合作,分析并归纳出新的学习发现成果,完成“差异探因”的任务。并把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群里与其他的同学分享。 (三)教学过程及成果第三阶段,合作交流学习,解决核心问题以之前的学习成果为基础,再次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改为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把整个学习过程探究到的学习发现整理并归纳:学习发现一:聪明的人类能创造出很多奇景,这是其勤劳+智慧+合理利用环境所创造的。学习发现二:,世界的奇景,虽都有自身特点,而人的主观情感可以丰富不同的景色之奇。学习发现三:面对世界奇景,在表现出赞美、惊叹、向往的同时,不同的景在表达手法上也不同,这是由作者主观感受的不同而导致表达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正是这些不同的感情,使世界原有的奇景表现出独有的魅力,使人们赞叹奇景的同时,也不禁为人类的勤劳与智慧折服。最终结论:我们认为,人类将会创造出更多奇迹。这是因为每篇文章中,作者在主观情感的推动下,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让笔下的奇景更加充满魅力地展现在每位读者的眼前,每位读者又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会把奇景想象的更奇,从而被创造奇景的人类折服。 三、总结与反思 从学习成果看,原本是想让学生以理解各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的情感,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并获得多元化的感受为最终目的,但是学生却能以此为基础,从文学的角度解决了项目的核心问题——聪明的人类究竟能创造出什么奇迹?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文素养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这些改变是常规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做到的。我认为,学生此次学习的成功主要在于“PBL”在本次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PBL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关联之处,PBL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的学习变的主动,从而更易的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饶有兴致的去自主的阅读课文,自主的解决课文的难字难句,自主的解决课文的通读,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框架及网络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一系列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在这个学校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中的奇景,并深入揣测、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主动使自己的学习更易获得成功。 (二)PBL教学模式与发现教学有关联之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学生解决“聪明的人类究竟能创造出什么奇迹?”这个问题,正是指向“评价”这一目标的。“PBL”特有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正好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更高的层次“评价”。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而“PBL”正是让学生利用教材、教师、网络等提供的学习资料主动去探究,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聪明的人类究竟能创造出什么奇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各类资源,在理解文章并获得新的阅读感受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发现“文章的美取决于客观的景还是取决于作者的主观的情?”“面对奇景,作者的感情有何异同?”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最终解决了核心问题,从而得到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