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个故事,“狼来了”,不是我们小学教材里学的那个版本,而是一个新的版本,分享给大家。
故事讲的是住在山上的一户人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儿子。老大学习成绩很好,老二勤快力大,所以都深得父母喜爱。只有老三资质平平、表现一般。于是老三也总是显得默默无闻。他平时放学后就帮着家里在山坡上放羊。其实他内心也很羡慕两个哥哥 ,于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对着大家喊“狼来了”。听到他的呼救声,妈妈第一时间冲过来了,紧紧地抱着他,问他有没有受伤。他觉得好温暖好开心。而且爸爸和其他村民都跑过来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于是,过了几天,他又忍不住让这样的戏码上燕窝因为这种关心重视的感觉太好了。这一次,大家发现了还是孩子的恶作剧,没有什么狼。到了第三次,真的来了一只狼,老三拼命呼喊“狼来了狼来了”,但是大家都没有人再相信他了,于是他被狼吃掉。
结局似乎跟老版“狼来了”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一个孩子撒谎自食其果。但是这个故事要挖掘的是孩子撒谎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吸引注意。
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撒谎是品质问题,可是有时候有的撒谎真的无关道德、无关品质,只是出于他们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如故事中的老三。一个孩子如果从未被看见,从未被认可欣赏赞美 ,而他的周围又恰巧有一个时常被夸奖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出现偏差行为。
孩子的撒谎行为与道德行为其实是两码事,特别是小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大部分谎言是为了自我辩解或引人注目,不属于真正的谎言,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事件。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撒谎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诉求是什么,尽量避免“狼来了”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