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这几年每年生日都会请天假和爸妈出去逛逛,今年也不例外,但是每年这个时候都赶上双11的如火如荼,今年要买的东西有有点儿杂,我一直在挑来捡去,无暇去想到底要去哪儿,(11月)8号晚上问爸妈有什么想法他们说随我,所以直到9号我车已经开到爸妈楼下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仍然没确定去哪儿。在楼下一边等他们一边刷大众点评,看看最近的推荐、看看自己以前的收藏,这时爸妈开始在家族群里祝我生日快乐,然后群里其他人跟着一起祝贺,我紧着回复谢谢,然后就发现在我们仨的群里老爸给我发了个大红包,吓一跳,曾经若干年的生日他们会送我一些小金饰,想着是既可爱又有一定保值作用,给钱我一般也不要,没想到这次直接发了个大红包在群里。但是我当时的直接反应就是,前几年彻底处理完奶奶家房子的事情是太正确了。
爸妈坐上车,我提供了两个方向,自然风光呢就去西边比较平缓的山看看叶子红了没有,人文风光可以去看个城市记忆公园儿,时间够的话就顺道儿看眼首钢园,老爸挑了后者。
导航定位到东门儿,因为只有这个门儿有停车场,停好车看见无人驾驶车在充电,萝卜快跑是百度旗下无人出行服务平台,去年在首钢园里看到的Apollo无人驾驶也是百度的。
来这个公园儿主要就是奔着西北角那个“北辛安记忆建筑”
北辛安城市记忆公园位于西长安街北侧,是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之一,总面积约17.99公顷,公园设计以城市森林为基础,将休闲健身功能与森林景观融为一体。
一片森林:整个公园以高大的乡土树种为基调,种植乔灌木7617株,连景成片,具有北京地域性群落为特点的城市森林,并为小动物及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打造“银杏环路”“樱花路”“梅影路”和“海棠小径”四处特色植物主题道路,体验植物的四季之美。
一段记忆:通过记忆“老区政府、生产资料供销社、北辛安药店、工人俱乐部、新华书店”建筑异地复建,留存历史记忆,还原文化本色。
一种生活:以城市森林为基底,满足森林活动需求,构建现代城市新生活,通过“绿荫深处”“落樱香远”“茂林锦绣”“碧草含青”四大景区,打造科技展示、交流活动、丛林会客厅、果林花海、森林剧场、健身场、康复花园等场景,构建公园景观特色。
这个记忆广场大概是和全民畅读一起在搞的,因为建筑的说明板上都有“全民畅读”的字样。这些年,看书/喝咖啡/买东西这种新型业态的书店开了好多,全民畅读也是这种,在很多工业遗迹改造的文创园里开了店,比如首钢园3高炉的“肚子”里也能找到它的身影。
中新药店,里面之前开过餐厅,现在桌椅还都在,但是不营业了。
“行当记忆”展示,通过手绘动画展示北辛安大街上曾经出现过的坐商摊商等五行八作的场景。这个装置很高级,两个箱子里既有实物展品,又能在玻璃上投射出五行八作的介绍文字和图案,还是不断变换内容的。
5幢复建建筑原来的门牌号:新华书店旧址位于北辛安大街95号,1952年10月25日开设新华书店石景山门市部。原区政府办公楼旧址位于和平街35号,1953年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迁入,1978年迁出。中新药店旧址位于北辛安大街77号。石景山区工人俱乐部旧址位于北辛安大街67号,1954年建立。供销社旧址位于北辛安大街18号。
皮箱子和手风琴。两种皮箱子原来老妈家都有,现在好像只剩上面那种了。小时候我学过手风琴,琴现在也还在老妈家。
樟木箱子和照相机,我自己家现在还有两个这样的箱子,从老妈家弄来的,当茶几用。
带四个抽屉和加长板的缝纫机,敦煌牌儿的。老妈家现在也还有个缝纫机,没这么多抽屉也没加长板,啥牌儿不记得了。
镜子。这种毛茸茸的小猫咪曾经很流行,奶奶家原来有个装饰盘,中心部位就是被玻璃封起来的一只蓝眼白猫,质地质感跟照片里的一样,老妈说当年应该是姑姑买的。
家里客厅的场景,老爸坐那儿看书,我让老妈也坐过去摆拍,拍完跟老妈说旁边凳儿上再有个织一半儿的毛衣就更像那么回事儿了。
北辛安有支太平鼓队,
2019年,21名队员参加了“国庆七十周年”庆典游行活动。
这个公园儿就位于首钢北区的东南角,远处的烟筒是首钢里的。
公园儿的南部地势略高,有若干处台阶可以上去,我随便拍了一处,南半边儿我们没有去,9号那天虽然温度不算低,但是风略大,在外面时间长了有点儿冷。
远处楼的形状挺有趣,离得远的时候我们仨一直在研究是本身就盖成了凹凹凸凸还是光线造成的阴影。
老妈捡的小果子,不知道是啥,识花软件对于识种子不怎么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