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0后又出什么幺蛾子啦?
看着热搜上赫然的“00后求职式相亲”……
不对不对,是——
“相亲式求职”!
“三观不合,再好的offer也不要?”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一样,在无奈地扶了扶眼镜后,只想大喊一句:
“不要的offer给我啊!”
02
00后,强势有个性?
不知大家是否有印象,前一阵子被宣传地沸沸扬扬的:
“00后整顿职场”
一些00后在职场中的“强势表现”,例如“写《老板管理手册》”、“反抗企业违反《劳动法》”等等,被各种自媒体号反复宣传,在微博上获得了上万的讨论,让不少网友大开了眼界,感叹道:“不愧是00后!”
只是,在看到时值毕业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都在发布“就业求职信”,“高校逼迫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新闻层出不穷,一个又一个自媒体打出“1076万毕业生,不到50%就业率”的标题时,显然却又微妙的矛盾出现了。
我们不难想到狄更斯著名的一句辩证主义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但赤裸的现实未必能用文艺作品中的一句话来完美搪塞,在各种天花乱坠的宣传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03
00后,快跑!
在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的《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中,一项调查的结果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近90%的00后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可以愿意接受加班,其中29.1%的毕业生认为其实加班可以多学点东西有好处的。”
“另外40.5%的毕业生认为加班有利于个人的事业发展,最后还有20.6%的毕业生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加班,这可真是领导最爱看到的奉献精神啊。”
接下来,我们仔细观察本次“如何看待00后相亲式求职”热搜下的微博,其拥有4245万+的阅读次数和2.3万+的讨论次数,热门下,充斥着自媒体自编自导的搞笑小视频,还有各种味道的心灵鸡汤,更有各种大V对此现象的各抒己见,评论区都是一些80后和90后对00后的评价,偶尔也有一些非常热血又青涩的言论穿插其间,不过点进主页一看,基本是05后的高中生。在这一场对“00后职场”崛起的狂欢里,似乎少了00后的身影。
很显然,“00后”,作为新一代流量密码的标签词,是在被各类自媒体利用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当下无可厚非,只是此种宣传的一些不良影响也应被大众以及00后本身警惕。
首先,用人单位作为90后乃至80后,网络上飞满天的词条和评论难免会让他们在进行人才选择时对00后产生某些刻板印象。即便网友对于此种“00后有个性”的行为多持肯定态度,但“标签”往往是歧视的开始。
其次,对于00后本身而言,这种对其个性的宣传也是在通过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也就是一个片面的不真实信息环境来影响其自身的思想,很有可能带来一种“标签效应”: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逐渐成为标签指定的人。
而在就业市场如此紧张的今天,此种标签对00后个体的不同程度影响很容易成为其就业的阻碍。
04
00后,做自己!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这句话出于两年前饱受争议却又传播广泛的演讲《后浪》中,不难看出,00后作为年轻的一代,自然而然地被“前浪”所凝视和评价。
将如此的相亲式求职看作是“凝视”的产物,就合理了许多。在许多80后乃至90后的眼里,“相亲式求职”就是一种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选择的权利”。自媒体宣传放大此种现象,赚取流量的对象,与其说是各种面对就业压力的“00后”,更大一部分应该是觉得有趣和新奇的前几辈人,这是他们自己理想的一种投射,于是他们有意无意之中成为了自媒体的“帮凶”,将特殊性结论扩大为普遍性,也是在鼓吹自己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理想。
愿各位年轻人都不会被标签所绑架,只需要努力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耿向顺(微博用户):
“我接触到的大多数00后们,根本没有网络上宣传的那样生猛有个性……他们的诉求不过是有份付出和收益对等、健康一点的正常工作罢了,这个要求并不高。”
这是我们能在热搜下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得到许多00后求职人回应的微博。
评论里,有人这样说:
“只希望能不加班熬夜,能有个不需要工作的休息日”
也有人这样说:
“两个字 活着”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除了数量的竞争外,质量的竞争也很激烈。数据显示,87%的应届生在今年春招中使用过可视化求职方式进行,同时,76%的00后毕业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
在种种的凝视和期盼里,00后正背负着自己的压力,努力向前。
他们究竟会如何面对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市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