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节 析“仲永”
读《刻意练习》,试应用之,析“方仲永”。
方仲永的故事:《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刻意练习》第二章云: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中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这些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但还有其他更多细节值得一提。
第一,“折弯幼枝效应”
就是说:“训练对大脑的影响。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方面是:年轻人的大脑,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散文介绍方仲永自幼天资聪慧,这是他成为神童的物质基础,而其五岁“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的才华,必然的后天的训练,有效的练习。这个练习的有效还源于训练的时机——方仲永的幼儿期,这是大脑的最好的可塑期。
第二,“代价补偿”
意思是:“那些已经超常发展了某项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出现了退化。”“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日穿梭于同邑的“贤达显贵”,迎来送往中,发展了方仲永“文墨卖弄”之风、“寒暄作揖”之俗,其代价就是诗词才华的“泯然众人矣”
第三,“停止-消失”
解读为:“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否则,就会这方面的功能就会消退消失。这在方仲永身上的体现就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学习的不能持续进行,就是其诗词才华的必然消退,当“十二三矣”是“不能称前时之闻”;此时,没有“一梦惊醒”、“蓦然回首”,“又七年”的结局必然的“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仲永之伤”再次警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若想一点“辉煌成就”,还是从“撸袖,干在实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