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年的这个春天,全国人民都为老苏家上下几口子人操碎了心,跟关心自家亲戚一样关心着他们家大大小小的事。《都挺好》确实是一部好剧,矛盾冲突都随着时代更新的很能抓住观众的心,不再着眼于传统的婆媳、生孩子、小三这些已经被掰开揉碎说了好多年的问题,而是去讲述原生家庭内部的问题,家是每个人第一次接触世界碰触到的小圈子,他的好或者坏,都会如影随形的影响你的一生。
这次咱们一起来聊聊由剧中老二苏明成引发的“陪伴式啃老”这个衍生话题,首先先分析一下这个词,“陪伴式啃老”网上给出的定义是表面陪在老人身边,实际上依靠老人,榨干老人血汗钱。这个定义略有点吓人,但其中有个小问题:表面
先说表面,表面是说心里不愿意干,是带有一定表演的成分的,简单地说就是假的。就像经常说的“表面兄弟”“表面朋友”一样,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一种行为。那就是说是一种交换,就像工作一样,我付出劳动、然后公司给我付工资这种明明白白的交易。而家人之间是由情来维系的,不然也不会有争执点了,就相当于很多老人晚年雇的保姆一样,她提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你,然后你给人结算工资很正常的。
所以说问题在于啃老而不是陪伴,想啃老,陪不陪伴都能啃,与其说一年按节回来几次,平时只有偶尔的电话关心,在有大额开支需要资助比如结婚、买房、买车这种需求的时候回来伸手要,一次榨干一辈子所有积蓄,还不如去做好“陪伴式啃老”不要即占了好处又躲避义务。比如剧中的苏家大哥苏明哲,留学出国父母卖掉一间房子全力支持他,之后十年未回家。如果我是苏母,我想我也会更爱二儿子一些,起码他能甜言蜜语让我开心,而不是理直气壮的啃一口就走,就像在ATM机取款一样。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和中老年人聊一聊就会发现,他们最怕的事情不是被啃老,而是子女长大了不再需要他们之后的那种孤独感。比如林徽因和梁思成,爱好三观都契合的神仙眷侣,但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娶了小他27岁的林洙,来陪伴他走完后半程的路。
还有剧中的苏家老爹,要和照顾他的保姆结婚,把房子给她一半,他能不知道人家是图房子吗,但是无所谓,苏老爹觉得有她陪伴不那么孤独。这说明关心、陪伴这种心灵层面的诉求各个年龄都需要。
人生来都很孤独,小时候需要家人陪伴,长大一些需要朋友陪伴,成年需要爱人陪伴。一生都在寻找怎么让自己不孤独,才显得有人愿意陪伴是那么意外和珍贵。
陪伴这件事不管你有没有啃老都需要做,而“啃老”只能是父母给与者这一方的自愿行为,就像剧中苏母对苏明成一样。而不能去索要,因为爱是从来不讲公平的,不像分蛋糕,可以切的大小一模一样,总会像人的手指,有长有短。比如春秋时期郑国夫人武姜对他的两个儿子,对小儿子段就比对大儿子寤生好,啥好的都想给段,最后想把寤生的郑国主人位置也捋下来给段,有理由吗,没有,硬要追问都剩借口。
所以,让事情简单一点,父母自愿的给与要感恩,好好努力以后去回报。父母不愿意给的,别呲着脸去要,那叫抢。
陪伴不要带有功利心,他们会像你曾经需要他们那样真切的需要你,不要将关系切割的那么客气和疏远,一个人在屋子里安静的能听见滴水声音的日子非常难熬,就像生命在无声的流逝一样,多去陪伴吧,人生总是互相麻烦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