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说过一段话:
如果你让我说2分钟,我需要3周的时间准备。
如果你让我说半小时,我需要1周的时间准备。
如果你让我说1小时,我现在就准备好了。
达芬奇 留下了6000多页的手稿,其中包含了一句话:
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
今天,让我们来聊聊不一样的度量。
对于一个敏捷团队,怎样说明团队做得很好?
以终为始,我们希望团队达到怎样的状态?
1.拥有稳定的迭代速率
2.拥有接近100%的迭代故事完成率
3.达成迭代目标
4.交付的产品质量高,问题少,用户体验佳
5.系统稳定运行
6.达成业务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1.迭代速率
2.迭代计划完成率
3.迭代目标达成率
4.业务目标达成率
5.线上产品缺陷数
6.产品体验用户反馈
其他:
功能发布后,系统性能数据变化趋势
系统连续运行无故障时间
核心的六个指标,外加两个系统性能(防微杜渐,关注趋势变化)和稳定性(稳定大于一切)指标。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DevOps的核心指标:吞吐量,流动效率 都没有包含在内?
因为前面假设了,这是敏捷团队,假设团队以固定的迭代周期(1-2周)交付需求,并采用了点数估算的方式。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指标的作用减弱,属于非核心指标。
敏捷不应该追求尽可能快么?
敏捷追求的快,不是开发动作的快,而是价值交付的快。
将需求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始终遵循二八原则,优先交付价值最高的需求。
敏捷讲究的是以价值为中心,以持续稳定的迭代节奏,高质量的交付价值。
为什么是这6个指标?
迭代速率
-- 衡量团队的真实交付能力,便于对后续需求进行估算和排列交付计划。
迭代计划完成率
-- 迭代计划完成率代表着迭代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代表着团队对承诺的兑现。
曾经有产品研发团队,因为这一项做的很好,并且在迭代过程中严格控制需求变化,而对业务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带来了产品数据的巨大增长。因为迭代计划完成率倒逼着产品人员在迭代前期完善好产品需求,控制好自己迭代过程中修改和插入需求的欲望,促使产品经理进一步的去思考产品功能。并且也代表着研发团队对承诺的兑现,这是整个团队执行力的表现。(迭代周期通常为1-2周,时间已经很短了,要尽可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时候盲目追求快,会带来非常多的副作用。)
迭代目标达成率
-- 每一个敏捷迭代,都会有迭代目标,就像每一场球,都有进球目标。团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终因为个别故事、问题或资源,导致迭代目标未完成,这会导致穷忙的状态,目标却未达成,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SCRUM GUIDE中提到,迭代(SPRINT)过程中不能做出有害于迭代目标的变化,如果迭代目标过时,可以取消迭代。迭代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迭代目标进行,确保迭代结束时目标达成。
业务目标达成率
-- 产品上线了某些功能模块,上线后的效果和最初的设计是否一致,有多少偏差?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以及后续如何改进和设计?
做到这一点很重要,需要配合数据埋点的效果统计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定期在团队内部沟通和讨论。
例如:
1)业务目标:XX功能上线,用户量在一周内新增10万。(功能上线一周后,新增了几千人。远未达到目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无人反思和追踪产品功能的设计初衷,而继续开始开发新的功能。)
2)业务目标:XX功能上线,交付业务团队使用。(功能上线了,业务团队却因为部分功能或种种原因,迟迟未使用起来,系统功能的业务价值并未得到体现。)
这些情况,本质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业务目标并未实际达成。
线上产品缺陷数
-- 衡量产品上线后,有无质量问题。将开发和测试融为一体,共同为产品质量负责。团队共同为质量负责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析缺陷类型和情况,进行系统思考和根因分析,找到改善质量的根本问题,并解决掉。
产品体验用户反馈
-- 产品功能上线后,需要建立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的反馈和收集渠道。真正听听用户的声音,用来对我们规划的产品功能模块上线后的实际效果获得反馈。
例如:
1)小米的产品功能上线后,会在米粉社区获得产品功能的反馈,并且根据反馈调整产品功能。
2)蔚来汽车,也建立了类似的用户体验反馈渠道,来获得用户的反馈,并且持续改进产品体验。
一个迭代一个迭代,团队共同做出了努力,那么我们努力实现的成果,是否最终产生了实际的业务价值?
这应该是所有团队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
需要建立需求复盘机制,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下,大家仔细讨论需求上线后实际效果和前期规划时的偏差,讨论分析研究后,持续改进,并且对改进效果跟踪分析。
可惜很多团队,实际上都处于一直赶进度的状态下,团队持续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却带不来业绩的增长,造成团队士气低下。作了一个功能,又做一个功能,产品也变成了功能的堆砌。
好的产品绝不是功能的堆砌,微信的成功,一直秉承了少即是多的原则。
乔布斯一直提倡“极简主义”,他相信“少即是多”的哲学思想,极简主义渗透到他苹果产品的设计以及他个人的生活,他一生都在践行这极简主义。
好的团队绝不会让自己陷入长期持续忙碌的状态,SCRUM的迭代名叫SPRINT(冲刺),为什么要这起这个名字?
我思考下来,全力以赴的冲刺后,会有短暂的休息、调整、思考改进。
这就像是比赛,一场比赛全力以赴达成目标,然后休息调整、思考改进,最终向总冠军的奖杯迈进。
我国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以上是我对敏捷团队度量指标的思考,虽零散不成体系,但也希望可以关注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最终可以给团队带来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