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天道》(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最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那个人,不是“魔鬼”一般的丁元英,也不是“天国的女儿”芮小丹,而是肖亚文。
相比看似全知全能的丁元英和超凡脱俗的芮小丹,肖亚文与我们普通人有更多的共同点。故事的最后,就是这样一个只身到大城市打工的普通女性,在她30岁前就成功的实现了阶级的跃迁,从一个打工人变成了一个几百万估值公司的大股东和实控人,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于实现阶级跃迁的难度,我想我们中的大部人都深有体会,虽然大家每天都梦想着成为人上人,然而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还有一些人因为失败受到巨大的打击,剧中一个悲剧的角色——刘冰,他不但跃迁失败,最后还因为贪婪去了自己的生命。
刘冰死前怎么也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他辛辛苦苦参与建立的公司,最后会落到一个小姑娘手里!?
幸运的是,我们不是刘冰,他当局者迷,我们旁观者清。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想通想透,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
回忆剧情,我认为肖亚文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她身上有几点非常宝贵的特质,我能想到用这几个词来形容:远见、自知、精明、细致、勇敢。
为什么说肖亚文有远见?
故事的一开始,为了请芮小丹帮忙,她直接飞到柏林去和芮小丹当面谈帮丁元英租房子的事,她的原话说: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一般人觉得不重要的事,她觉得很重要,因为她看到了未来的价值,即使这价值暂时是不确定的,这样的眼光不可谓不长远。
丁元英干私募基金的时候,肖亚文做了他一年的私人助理,这期间她仔细观察了丁元英,感受到了丁元英的厉害之处。仅仅是为了在公司解散之后还能和丁元英保持一点点联系,她愿意自费两万多元专门乘飞机到德国,拉下脸亲自向自己的好友求助,足见她做这件事的诚意。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即使未来丁元英能给她带来什么她还不确定,她也依然愿意投入那么多。可以看出,相比当前的利益,她更在乎长期利益。
相较之下,我们普通人投资,常常倾向于要更确定的回报,比如存银行,虽然利息少一点,但是能拿多少利息是一开始就是确定的,要让人一下拿出几万块做一个不知道能收获什么的投资,估计没几个人愿意。而肖亚文在故事结尾身家达到了几百万。如果没有当初她的这笔投资做铺垫,不可能实现。这么一算,相当于她这笔投资赚了上百倍都不止。
肖亚文和芮小丹在德国见面时,两人还有另外一段对话。芮小丹问肖亚文今后的打算,肖亚文说:
“还在北京漂着呗,咱一没能耐二没本钱,除了打工还能干什么?省吃俭用攒点钱,看将来有没有机会。”
现在流行一句话:“当幸福来敲门时,你要在家。”说的就是肖亚文的做法,通过攒钱积累资本,当欧阳雪来找她帮忙的时候,她才有能力收购格律诗的股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人生中没有遇到机会,常常是机会来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然后就过了这个村,只好等下个村了。
哪里体现了肖亚文的自知之明?
肖亚文说,她记住了丁元英的一句话:“随缘惜缘不攀缘。”这句话同样也令我印象深刻,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到不容易,这背后有很多学问,首先就是需要自知。
肖亚文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严格遵循这句话。
她应聘到了丁元英的私募基金公司,又通过丁元英认识了韩楚风,这是她的运气,视作随缘;除了正常工作以外,她没有去找这些大佬帮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凡事尽力靠自己,视作惜缘;天天和这些大佬在一起,她也没有妄自尊大、仗势欺人,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视作不攀缘。
故事的后半段,她接下格律诗公司的诉讼案,突然收到伯爵公司的收购意向书,一时间她竟想不通伯爵公司的用意。虽然当时她可以直接向丁元英请教,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认为即使请教也是需要在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才可以。她自己在咖啡厅思考了足足三个多少小时,才想明白伯爵公司的真正意图。如果她直接问,可能马上就能知道答案,对于大佬来说,那些一般人想不通的难题也许就是小菜一碟。
如此看起来直接问好像是效率更高的方法,为什么她没有这么做呢?为什么总是有大佬说“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呢?
一方面,比起结果,思考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可能随时都有大佬帮忙。另一方面,去请人帮忙,都是在向他人索取价值。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就曾说道: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如果我们没有对等的价值和别人交换,只是一味索取,那么这样的关系注定无法长远。丁元英在古城宁愿卖唱片吃泡面过日子,也不去麻烦芮小丹,也是这种观念的体现。(PS:不找韩楚风应该是因为韩楚风妻子借钱的事情不能让韩楚风知道,不然以他们的交情借点生活费不至于对他们的关系产生影响。)
因此,要做到惜缘,我们就得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说通俗点,就是不要随便欠人情。
这里再提一下,惜缘的肖亚文为了丁元英的事专门去请芮小丹帮忙,这能充分看到他对丁元英这层关系的价值的肯定。
肖亚文是一个精明且细致的人。
如果仔细观察肖亚文几次出场时的对话,就能深深体会到她作为一个大城市白领处处表现出的精明和细致。她观察人观察得非常仔细。
格律诗的音响店签租赁合同那天,芮小丹、肖亚文、欧阳雪、韩楚风等人机缘巧合聚到了一个饭桌上,同在饭桌的还有与他们几个不熟的韩楚风和丁元英的朋友。饭局上,肖亚文提起了之前在丁元英和韩楚风饭局上听到那句话:“随缘惜缘不攀援。”利用这句话开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相对处于弱势的位置,反客为主,最后成功的拿到了这顿饭的做东权。不仅招待了从古城来的小丹和欧阳雪,缓解了小丹心中的不畅,也算是对韩楚风的帮忙有个礼尚往来,可谓是恰到好处,一石多鸟。
我们可以推断,这不是一个巧合,可以想象之前她随丁元英参加各种饭局时,也仔细观察了每一个人,甚至把重要的话都清楚的记了下来。我们工作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饭局,如果能学到肖亚文的一半,那日子也绝不会过的太差。(PS:这个情节的很多细节电视剧里没有表现出来,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第23章有详细的描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说,找不到资源的可以私信我)
为什么说肖亚文勇敢?
我认为在小说里最能体现肖亚文勇敢的是她接下格律诗官司,并提出入股这件事。丁元英说:
“胜诉机率高不等于胜诉,败诉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亚文对这一点必须得有清醒认识,必须对败诉的后果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的确,概率大不等于有了结果,风险是真实存在的。肖亚文愿意用自己这么多年攒的所有钱,还向欧阳雪借了部分钱来入股格律诗,除了她对丁元英的信任外,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必须要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想想一件事如果失败,自己不仅多年的积蓄没了,还要背负巨额债务,很多人就没胆子再做。刘冰、叶晓明坚持要退股,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接受不了败诉后的结果,加上他们对丁元英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而肖亚文说了,如果败诉了,她大不了继续打工。
最后,肖亚文依靠自己的眼力和勇气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总经理,刘冰看不下去了,然而正如肖亚文所想的:“当人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这就是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成为丁元英那样的“魔鬼”几乎不可能,我们缺少那样的天赋,也缺少那样的环境。而肖亚文作为一个大城市的白领,和我们更为接近一些。她的这些厉害之处,是我们可以学习,并且能够有机会实操的,如果我们能把她这些优秀品质学过来,我们的人生,一定不会混的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