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带儿子在城里陪读,我和狗子在城外蹲守。来回奔波,老公有些疲惫,后心不舒服,他要求我抚摸他的后背,要求还挺高,要匀速,压力要适中。
此刻他像个老头婴儿一样,嘴角上扬,享受这个当下,他说他要活在当下,平时他会睡着,甚至还打呼噜,这次没有。他说他好奇怎么回事?我说可能因为躺的姿势不合适。此刻,老公不生气,也不着急,准备午睡。
通过我学习秋文心理的幸福心理学,老公也开始了对自己的探索,对于儿子也更多的理解,他说他是控制型的。围绕控制这个关键词,最近他开始好奇这个词,而我顺势而为,也分享给他相关的信息和一个角度的解读。像这样的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彼此抱持的空间越来越大。
早在五年前我们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事不要开口,说话千万憋啰嗦,还得有逻辑,必须精炼。不允许表达感受,尤其负向的。做了好事不许说,说了的话就是“邀功”,不能够复盘。做了所谓的“错事,坏事”那就更不能提了,说自己的错事,会被训成孙子。若说别人的,一准儿撞驴蹄子上了,惹来一顿愤怒回喷。
而当你啰里啰嗦在说话时,大概率会突然被打断,被当着孩子的面告知“你说的不对”,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每个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个个活在紧张,忍吞,愤怒,抱怨和指责里。
什么人生三件事,边界啊通通不知道。受害者呀,责任者啊,更是搞不清楚。就这样一家人在内耗中煎熬十几年,若不是军婚,若不是孩子小时候,我坚持我们两口子自己养,不让爷爷带走,这个家可能早就散伙了。
当然,我也有我的责任,在母亲的身份上没有完全担起责任来,表面上是出差不在家,老公照顾儿子最合适,其实内在底层还有一层是我也没能够从我妈妈那儿学会做妈妈。带着匮乏来爱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我既包容又理性,又感性。我猜儿子在我和他爸爸无法相互表达爱的语言而产生种种沟通上的误解和矛盾,伤害到了他。因此长大后的儿子,感受力强,十分善解人意,甚至很难从他嘴里套出真实情感来。而他在和外界互动时,却相对真实。结果成了防火防盗防父母,三人没有一个轻松、民主、健康的沟通环境,结果是家里除了我咋呼,一片默片。
更有意思的,老公的催眠功力相当行。他为了能够证明生活这道数学题,他是对的,他最擅长解高难度题,我家就逐渐去向了高难度。
从儿子初一到现在走过了六年的时间,忽略、强控软控、超理智,后来觉察后,两口子一下子去向了讨好,以为哄着孩子,他能更舒服,结果并不然。孩子也需要一对健康的父母,没有对比就没有成长,儿子从他交往的比他家庭情况更为复杂的同学那儿疗愈了很多,能明显感觉到,我的学习加上他的观察,他从对我们的不满和忍吞着对我们的愤怒,逐渐转向了他接受了这对普通父母,完美形象碎了。对于理想父母,他还是有所向往。
一直希望儿子能够进秋文上课,孩子比大人成长更快,当然这个信任早在别的机构吃前几个馒头时用完了,排列也呈现,心理学代表上场后,儿子岿然不动,十分有老猪腰子,定的很。孩子的功课真心是父母的功课,尤其在他未成人之前。
如今他已经18了,在我和爸爸一科一科排队找科任老师了解孩子情况时,那滋味儿真是……,当然熬过来贼疗愈。尤其回到家见到孩子后,我和爸爸掐大腿上竟然突破恐惧后,第一次默契配合,携手稳定的分析儿子一模的六科情况。没想到这样的一次谈话,十分有效果,儿子从在课上睡大觉到一天能够听三科,最近在临近高考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听一天的课了,据说对做数学题还产生了兴趣。借此看出,当我们家长勇敢面对时,孩子也同样有勇气面对当下的状况。
是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孩子,也没有一对父母不想成为优秀的父母,都想做好,只是在相互误解和内耗中,争对错,争权力,结果赢了对方,却输了关系。我们到底是想要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这个需要保持觉察和思考。
至此,儿子是我和老公的生活老师,就像他曾经说过的“家长改变不了孩子,如果能改变,世界处处是精英。”“我发现你们父母学了心理学就觉得对不起我们了,你们没有对不起。”孩子保持着内心的纯粹,反而我们父母容易去向用心理学来搞孩子,秋文的这句金句说的特别赞“搞定”自己,为民除害。所有困扰是一个人的功课,我既是一切的根源,更是一切的资源。翻转信念是做教练式父母的基本功,从当下出发,保持觉察,践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