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有情绪,对孩子爸爸不满,可是没有直接说明我的感受,而是带着情绪说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我清早起来洗漱、做早餐、穿衣、读书、烧开水、照顾老大上幼儿园,而他呢?等我送完老大回来,敲了好几次的门,他才迟迟的开门。而且是刚起床的样子。这个时候,情绪已经上升了。
心里想,在干嘛?怎么可以才起来?外面可冻人了,脸、嘴巴、耳朵都感觉冻僵了。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肯定冷啦,温度下降到了零下20度了。
你知道冷,那还不给我暖暖?说这个事实给我听,那又不能让我暖和。那一刻,我仅仅需要的是关心和看到。
然后我开始吃早餐了,妹妹跟我一起吃。他呢?慢悠悠的洗漱、弄自己。等我吃完早餐,我什么也不想弄了,只想躺着。
昨天我们约好,他负责洗碗和扫地的。结果,一点也没有放心里,碗还躺在盆里呢。我就是不想洗,心里想的是,你说过要洗的。
等他弄好,差不多都10点了,把小妹妹放在我的房间里,任她打扰我。我心里有点生气,明明我想休息,而且休息的质量本身就不高,还把孩子特意放我休息的房间。我想把孩子送出去,让她去客厅。转念一想,不能拿孩子当足球踢过来踢过去,孩子不能做父母情绪的牺牲品,也不能做父母俩之间斗争的工具。孩子是自己的,要把自己的私念压下,要考虑孩子,尽全力保护她。
他本来说下午出去的,结果又变了。他要是下午出去,那么上午我想要他跟我一块去万家惠。他现在是顺带我们去,有没有考虑我回来时带着孩子,提着菜的不方便呢?我哪有心情去?
看到厨房的碗还是无动于衷的躺在那里,我心里开始不舒服了。
你一天早上都干了些什么?碗还没洗。我带着不满、抱怨和指责说他。
内心投射的是:他一早上什么也没有做,就给妹妹穿了衣服,然后都是自己的事,未免有些自私了吧。他仿佛没有听见一样,不回应我,也不解释。让我闷葫芦了。
我更加生气,怎么就不能开口讲两句?这样的忽视、忽略,太让我气愤了。
他出去跟我打招呼,我懒得理,也不回应。显然,我是被情绪左右了。
越想心里越是难受,堵塞。这男人怎么这样?我明明心情不好,都那样说话了,他一点也不在意,也不来问问,不来和解,把事情说说清楚。仿佛没事一样。他是不知道我心情不好了嘛?
孩子还是需要我来照顾,不能对孩子发火。只能跟她说:麻麻想要自己静静,妈妈心情不好,你自己去玩。孩子屡次对我的依恋,使得我只能压住自己的怒气,好好的对待孩子。踢猫效应杜绝发生在我和孩子身上。
做点什么转移一下注意力,从事情里抽离一下,把情绪调整好。
于是,开电脑,看电视剧《有翡》。看着看着,心情自然好了,也不生气了,慢慢的归于平静了。
接老大的时候,我不想去接,一来最近几次都是我负责接和送,实在有些吃力,肚子难受。二来,不方便,带着妹妹,受冻,自己也浑身冷。我跟他说:我不想去接,我感到不满。他立马就说他去接了。这样的回应,我还是很舒心的。愿意分担,在能够满足的情况下,他能把时间压缩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晚上他接了孩子,买了菜回来,还做了一桌子的菜,味道很好,三个大女人加上他一个男人。他给我夹带,夹肉,抚摸了我的肚子,还要我去看电视。这些细节的叠加,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体贴和照顾,以及他的温柔。
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呢?因为内心有期待,期待他早起,期待做事效率高,期待他对我回应。期待的背后就是我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在了他身上。那就是操控。那必然会有冲突,而且会对他有扭曲的看法,会带着自己的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去评判他,给他贴各种不符合他本来面貌的标签。对他是一种伤害,对自己何尝不是?
夫妻是一体的,对抗伴侣,也等于对抗自己。彼此对立,对彼此都是一种煎熬、折磨、痛苦。只有彼此和解、融合、宽恕,站在高于这些事和感受的角度,才能容纳、化解。
一个人,他并不是要活出每个期待他活出的样子,他才配得到他人的爱和理解,而是他按照自己的期待、生活模式来生活,我们还能爱他理解他。
强求或者期待,那都是难为了自己,也难为了他人。
他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是我对他有期待,那是属于我自己的期待,他能满足,那很好,他不能满足,他也没有错。他不需要为了满足我的期待,才能获得我的爱、关心、体谅。针对事情所带来的不好心理,我们可以坦诚的表达内心的感受,直接的说出我们的期待。
这是我学习和读书收获到的心灵礼物,来自心灵的觉察,对情绪的梳理、调节有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