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我和友人决定去崂山游玩。公交快到终点时,突然跑上来一个当地的黑脸男子,问:是不是有两个人去崂山的?多么勤劳聪明的青岛人啊!他答应给大家优惠10元门票,车接车送。拉上我们两个,又拉了另外两个学生,我们便答应同行了。
我们走太清——仰口的路线,黑脸大哥很热情,车子开到哪里便介绍当地景点和特色,一会儿说家是当地村子的,养海参,一会儿说请我们喝茶,他说仰口那边没什么好逛的,便带我们去长岭那边的沙滩。一切都太美了,海水湛蓝,远方的山脉在云雾下若隐若现,透明的海水拍打岸边的礁石,海天一色。游人不多,我们光脚踩在细软干净的沙滩上,亲密接触凉凉的海水,风也是清新的,头上阳光灿烂如金。黑脸大哥很实在,这里比栈桥旁边的海水更美、更干净。
听他们说这里不能种粮食,只有茶叶和海产。茶是崂山山脚下种植的茶叶,一种是手工制作的,黄绿色,苦中回甘,耐泡,类似信阳毛尖;一种是机器制作的,黑色卷曲型,有豆香,还不错;一种是红茶,没有色素,但放久了会变苦涩些。茶点竟然是虾米和鱼干,很有当地特色。
下午,我们四个人没有进崂山正门,从崎岖的山道爬上去,路不好走,几次差点摔倒。进了崂山之后,路好走多了,一块块石板路,比陡峭的泰山好走,沿路风景奇秀,种有松柏和桃树,山间桃树结着碧绿的果子,可以想象春天桃花绽放的烂漫。路遇无数形状各异的石块,有的巨石可容人爬上去歇歇;有的高达几十米,两石缝隙处可容数人;有的小巧秀气,手可触摸它的纹理........传说中崂山道士会隐身术和穿墙术,大概和这些石头有一点关系吧。登高处可以望见苍茫的黄海,三分云雾缭绕,恰似人间仙境。
因地处海滨,岩深谷幽,风景秀美,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山中不仅住有神仙,而且还有可致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据山志记载,秦始皇曾赴崂山求仙,会仙人安期生;徐福入东海求仙药时曾从山中出发,今太清宫前海中尚留有徐福岛,为当年徐福东渡入海之处,宫东面有一巨石,上书“波海参天”,下书“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传说秦始皇曾于此东望蓬莱。
唐宋时帝王好方术,修仙学道之士视崂山为幽奥寻真之境,许多方士道人进入山中修炼,并修建宫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迄今道众均为道教全真派。崂山道众常说:“崂山道观天上星,七真降临归正宗,若问宫观谁为首,老君峰下太清宫。”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等道观保存良好,历史悠久。龙潭瀑和八水河6月正值枯水期,景色一般。路上还遇见几个白衣鹤发的道士,颇有仙风道骨的风范。
山上清风徐徐,有人带路,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登顶了。站在山上眺望大海,海水茫茫,仙气飘飘,真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只恨本人笔拙不足描绘此番美景。还有一件趣事,据说86版《西游记》很多场景在这里取景的,比如猪八戒在崂山背媳妇,孙悟空在海边大战九头虫。
人生得一美景,何其有幸!在此附上大诗人李白一首著名的古诗: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