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妈妈们都太给力了,是周末的缘故吗(偷笑)
@小笼包妈妈
1、《决定孩子层次的,是父母的见识/德芬对话杨红樱》mp.weixin.qq.com/s/r9O7AV74RLkpeAkoj1q3Tw
推荐理由: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管理员小笼包妈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台湾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和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对话。
张德芬:“每个孩子的确是具足了无穷的潜力,值得我们好好对待与尊重。”
杨红樱:“我对小孩子的感情不只是喜爱,更多的是敬畏。敬畏什么?敬畏他们独有的那种智慧,那种真实而可敬的智慧。”
文中两位的对话还谈到了情商教育、亲子阅读等,值得我们大家花时间细细读一读。
PS:最后的话题征集“那些年,孩子教会我的一件事”,直接把我看哭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低低估了孩子的智慧。
最后,把文中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家长越是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越能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与众不同的优良潜质,倾力培养和鼓励,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最有智慧的个性教育。”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分享。
@郭振红 孩子对父母的爱, 纯粹而无条件的
@琴剑 这是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对话,虽然不是很有理,但也不无道理……
01 @ 白果
前阵幼儿园组织爬城墙比赛,小奇最后一个抵达终点。晚上一家人散步的时候聊了起来。
爸:小奇,你是愿意得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呢?
奇:我喜欢最后一名。
爸:为什么呀?
奇:因为最后一名能看到风景,第一名只能埋头赶路什么也看不了。
10 @ 丽丽
由于工作原因,老公一直在外工作,家里一直都是我和儿子,突然有一天,儿子就莫名的说了一句:妈妈,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顿时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在小孩内心深处,他需要父母同时的爱同时的陪伴!
@叶枫
每次写作业总是能说点歪理,但说归说。作业成绩别下来。她说说算解压吧
@邱天骁妈妈 真的很感动,最纯净的就是孩子的心,当我们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孩子,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孩子时,世界将多了安宁喜悦
@海英 每个父母可以给自己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做一个真实、愉快、丰富的自己,免得儿女需要在小时候就介入你的生活中,做他们能力不及的事情。
@我是一片云 本质上来说,在这个生命的学校里,父母和孩子是校友关系。父母和孩子,不就应该是这样:彼此犯错,彼此原谅,相互陪伴着成长吗?我一渐渐习得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再牵手一起成长,并且孩子不在身边专注自己的事情,陪伴他的时候我就专注陪伴!谢谢小笼包妈妈的分享!
@小笼包妈妈 @我是一片云 彼此犯错,彼此原谅,相互陪伴着成长,说得太好了
@胡忆舟妈妈 父母先把自己当成独一无二的个体,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逐渐变得独特。谢谢@周六-小笼包妈妈-三年级 的分享!
@邱天骁妈妈
2、《再不“戒吼”,孩子就被你坑惨了》mp.weixin.qq.com/s/Dytzi9-o3X5tcKXexm6J8A
推荐理由:我是周六共同值日的蚯蚓妈妈,大家上午好!
因为自己系统地学习和分享着正面管教,知道在桃花源里也有不少家长喜欢正面管教。今天想就正面管教的两个小工具和大家进行探讨:“掌中大脑”和“我需要你的拥抱”。
先抛一个张怡筠老师的帖子,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
我们大脑的结构是这样的:
如果用一个拇指在掌心的、紧握的拳头来形象地模拟我们的大脑结构:
拇指象主管情绪的中脑;被其它四指代表的大脑皮层(理性脑)包裹起来。理性脑可以正常工作。
一旦四个手指尖代表的前额叶皮质(开关)打开,拇指情绪脑被赤裸裸暴露,理性脑不再工作,人的状况就是完全在情绪控制下,不能理性思考。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情绪低落、冲动等各状态下,是不讲道理的。
而人类的前额叶皮质的完全发育大约要到20-20岁。所以有俗话讲“孩子的脸,象三月的天,说变就变”。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生气撒泼,我们的情绪也会莫名焦躁,无名之火在胸口燃烧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人类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由此逐渐发展了语言、音乐、艺术、使用工具等等。
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
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
纠正孩子的行为前,先与孩子建立连接,确保爱的信息得以传递。
当孩子感到归属与价值,感到有连接、爱、与安全时,做得更好。
此时他们能运用理性的大脑。
试一下,拥抱对改变孩子和我们行为的影响。
1. 当孩子乱发脾气时,尽可能地与TA建立连接(当不能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时,就请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然后对TA说:“我需要你的拥抱。”
2. 等几秒,看孩子会怎么做。如果孩子没来拥抱你,就再说一遍:“我需要你的拥抱。”
3. 如果TA还是没有动,就对TA说:“我需要你的拥抱,等你准备好了再来抱我吧。”说完便走开。
一个感觉很不好的孩子,是能量很低、自我价值感也降低,如果TA听到“我还可以提供一个拥抱给爸爸妈妈”,会重新唤起“我是有能力”的感受。
今天开始,不吝啬我们的拥抱!
@小笼包妈妈 @周六+邱天骁+初一 我也学过一段时间正面管教,谢谢分享。这是之前做过的关于正面管教的笔记,里面有些小工具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子淳妈妈
3、《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心里种下趣味之花》
mp.weixin.qq.com/s/swpznvrDm69T3QBpS0Ys5Q
推荐理由: “表面看来,优秀的人似乎都在勤奋练习,但再看深一层就会发现,驱使他们勤奋练习的恰恰是心中的那朵花。教育者种花不成,用勤奋来强迫孩子前行,已然落于下乘。如此舍本逐末,终将南辕北辙,等到孩子单飞之后,便再也不练习了。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朋友写的文章,读了两遍,深有同感!
不管哪个科目,如果教育者无法在孩子心中种下趣味之花,那就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有甚者,如果种下了厌恶之花,那就是教育的败笔了。
教育的成败不是看孩子离开学校时的分数,而是看他离校之后是否还继续学习。人生很长,学校那寥寥几年根本不值一提。
@邱天骁妈妈 同意!我自己就是上学时厌学,工作后学霸的节奏,因为现在是真正为自己的兴趣而学
@梭罗 @琴剑 谢谢分享!仪式感太重要了。我们现在艺术之旅每一场结束后都有个感恩身边人和感恩生活美 的仪式,从仪式中让观念定型并为行动找到依据。
@毛盾妈妈
4、《家长如何摆脱孩子的时间绑架?(三个标准测试你是不是被孩子“绑架”了)mp.weixin.qq.com/s/ROxdAd8n9KkM1mQjqtTIzw
推荐理由:各位亲,午饭开吃了吗?我是周六共同值日的毛盾妈妈。放弃自己的控制欲,做一个给孩子自由空间的父母,接纳孩子更多的修炼过程中的初始行为。让自己有更多精力,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成为自己,大家各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哦!
@小笼包妈妈 @杜鹃 我曾经就是直升机型的妈妈
@毛盾妈妈 @周六-小笼包妈妈-三年级 有觉察,就能找到最适合的平衡,从小笼包的表现来看,你已经放手了
@我是一片云 哈哈,原来大家都经历过直升机型的父母啊,我也在练习放手,发现感觉真好啊!
@毛盾妈妈 @我是一片云 深深知道放手背后的不易,为每一位努力放手的亲爸亲妈致敬
@小笼包妈妈 @杜鹃 @我是一片云 放手的背后是“信任”,对孩子生命力量的信任,对孩子生命智慧的信任,当然还有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修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