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分享绘本系列《花园里的秘密》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出了对毛毛虫的极大兴趣。在上周孩子们制作蜗牛的小生境的时候,他们就提到了为什么没有把蜗牛的小伙伴毛毛虫也做上。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这周我利用零散的一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毛毛虫变形记。
周一下午离园前,和孩子们分享了绘本《花园里的秘密-蝴蝶》。孩子们都知道毛毛虫会变蝴蝶,但毛毛虫是怎么样一步步地变成蝴蝶的,它的成长都经历过哪些阶段,孩子们并不清楚。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第二天,我们一起来一场毛毛虫变形记。
第二天,朵朵和美齐分别用橡皮泥和卡纸做了他们心目中的毛毛虫,元宝做了一只蝴蝶。
元宝:“你们俩的毛毛虫都变成了我的蝴蝶?”
朵朵:“你那个蝴蝶太丑了,我不想变成那个蝴蝶。”三个孩子笑成一团。
下午我用乐高拼了一棵带有滑轮的大树,并把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的图片压模贴在大树的四周,并把孩子们做的毛毛虫放在树叶和蛹中。我做的时候,佳佳和汤尼跑过来问:“老师,你在做什么?”
“你们猜?”
“有毛毛虫,有蝴蝶,毛毛虫变蝴蝶吗?”汤尼答道。
“哦,汤尼的小眼睛是雪亮的啊,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你觉得藏在纸筒里的毛毛虫是毛毛虫生长的哪个阶段?”
“蛹。”汤尼脱口就出。
“哦,击掌。你知道毛毛虫的这个生长阶段啊。”
“老师,这些绿色的橡皮泥要用来干什么?”汤尼问。那是朵朵做毛毛虫时剩下的已经团成球的形状的橡皮泥。
“你来想想要干什么用吧”
“放蝴蝶的肚子里吧”,汤尼边说边把他们放进去了。
“它们是什么呀?”
“蝴蝶肚子里的毛毛虫宝宝。”哈哈哈,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也被汤尼的想法惊艳了。
“这样,毛毛虫的生命就循环起来了。谢谢你,汤尼,你的想法太棒了。”
我们一起完成的毛毛虫变形记就被摆放在了科学角。孩子们先是被滑轮吸引了,忍不住就要去摇一摇。
“这个能转,有轴。”我们在之前的主题活动中跟孩子们一起了解过转动和滚动的原理,孩子们对转轴有了一定的了解。
“纸筒里有个毛毛虫,和图片里有点不一样。”
“蝴蝶的肚子里有球球。”
“这个纸上有白棉花球球。”
....
再一次一起阅读《花园里的秘密-蝴蝶》时,孩子们已经开始抢着讲述它们自己的《毛毛虫变形记》了。
最初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毛毛虫卵、毛毛虫和蝴蝶,和孩子们讨论了这些形态中的特点。毛毛虫成长的连续过程是怎样的呢?孩子们还是停留在原来的经验中,毛毛虫长大就变成蝴蝶了。在把孩子们合作完成作品投放在区角之后,孩子们最初只是想玩玩滑轮。逐渐地孩子们关注到了里面的信息,他们开始讨论,寻找信息,询问老师。一步步地把一些单独信息点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地深入。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教具时,首先得有一个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可能与想让孩子们关注的核心经验并不相同,比如这里的滑轮。孩子们每次可能只会关注到教具的某一个方面的信息,但玩得次数多了之后,他们会不断地把信息进行组合优化处理,同化入自己的经验中。所以孩子们对事物的多个方面或多个阶段进行认知的过程可能是分段进行,然后进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