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女在布鲁日朋友家做客的阿蓝,早晨一睁开眼就看到妈妈5小时前从上海发来的微信,她的生父过世了!此地与中国有时差,那边正焦急地等她的回音呢。虽说父亲健康状况欠佳多年了,近年更是举步维艰,因为心脏功能差,供血不充分,随时有撒手人寰的可能,但这么快就走了,还是出乎意料。她没有犹豫,父母亲只有她这么一个独生女,回去奔丧,必须的!但两个正放假的孩子托付给谁?设想了多种方案,没一个非常可行的。最后跟仍在布鲁塞尔上班的孩子爸商定,只有他向公司请几天假在家当保姆了。赶紧把还没睡醒的小盆友们叫起床、跟朋友匆匆道别、带孩驱车赶回自己家中、忙不叠地在网上搜索机票信息:直飞乌鲁木齐的航班没有,唯有选择在西安或兰州中转,也只能这么办了!
阿蓝的妈妈是上世纪60年代支边的上海知青,在闭塞的垦区农场里劳作了六七年后,只觉前途渺茫,无奈选择了结婚“自救”——被当时的农场知青们戏称为“飞鸽牌”。她的父亲充当了母亲离开农场的跳板。这段婚姻不被看好,却也不咸不淡维持了十多年。阿蓝的妈妈回上海生下她就把她寄养在了外公外婆家……
不美好的姻缘终于在阿蓝成人之前画上了句号。当被问到父母离婚,你跟谁过时,阿蓝答道:谁也不跟,我跟外公外婆。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很是失落,觉得自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外公外婆虽然非常宠爱她,但他们毕竟年事已高,还能陪伴她多久?往后的生活之路,要靠她自己来闯。于是高考时填写的志愿全是外地院校、毕业后也曾想留在外地工作、婚恋时选择了个对眼的远嫁远行。随着父母亲分别重新组合了家庭,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多,她慢慢理解了父母亲,认同了母亲的同事对此事的评价:他们俩其实都是好人,只是层次不相当。当年平静地分手后,父母亲一直都以朋友相待,虽说两人远隔千山万水。
随着渐渐老去,阿蓝的父母都对身后事有了考虑。父亲的退休工资不算高,但继母擅长持家理财,总把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两口省吃俭用也存下了点钱。有次父亲在给母亲打电话时提到:他想百年之后给亲生女儿和继女各分6万元,住房留给阿蓝的继母,他希望尽快处分好这些事。母亲问他,老婆大人是否知道并同意此分配方案?答案是知道也同意。这就很好办啊,你可以手书一份遗嘱,白纸黑字写分明了,落款写上自己的大名和立遗嘱的日期,最好是一式几份,给受益人人手一份,绝对具有法律效力。(母亲自己就是这么办的,她到公证处去咨询过)这一通电话到阿蓝父亲过世,不过一年光景。
这回阿蓝前去奔丧,她的继母会把6万元给她么?看起来父亲最终并没按母亲所说的立下遗嘱,至少阿蓝没收到过。母亲关照:倘若继母不提此钱,你也就装装憨吧,反正这笔钱对你来说,有它不多,没它也不少。只要你仁至义尽问心无愧就行了。
阿蓝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一路上她在盘算着:父亲此去不归,继母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就业成家,老太太从此老伴小伴全无,形单影只,也挺可怜的。她是退休的纺织娘娘,养老金或许并不高,父亲的墓地费用及葬礼后的“豆腐羹饭”费用应该由她来支付。坐地日行n万里,漂洋过海跨越关山来到父亲家,情况有点出乎意外。
继母谢绝了阿蓝的提议:墓地,他们早已购妥,费用无须追加;招待前来吊唁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的饭局也早已定好,付过款了。父亲果然没采纳母亲的建议写遗嘱。然这位继母还算上路,她对阿蓝提起了父亲的心愿——给两个女儿一人分派6万元遗产,但是现在拿不出来,因为存款尚未到期,届时她会把这笔款汇入阿蓝的银行账户。父亲过世后,继母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数千元的存款单,早已到期,户名是父亲,准是忘了。还有眼下中国平民百姓家最大额的资产——一套80多平米,已买下了产权的售后公房。户主名也是父亲。阿蓝寻思着,母亲告诉她不要忘记,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她与继母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要怀揣大度之心见机行事。毕竟,这位继母对她、对她的两个孩子都还不错。倘若按父亲的遗愿办理,那么阿蓝得放弃房屋及那笔数千元存款的继承权,继母读书不多,但这件事情她还是拎得清的。于是在阿蓝父亲落葬后,便拉着阿蓝去公证处,要求她签署一份放弃房屋继承权的声明,因为身份证在上海母亲处,阿蓝便打电话让母亲拍摄照片发过去。母亲觉得此事肯定办不成,公证处是绝对不可使用影印件的,但还是拍了照传过去,并关照女儿:若是办理未竟之事公证,顺便把父亲遗愿所提到的那笔钱因未到期,尚未拿到手之事也一并写入,这样对大家都公平,对吧。不出母亲所料,公证无法办。阿蓝宽慰继母,待她来年回国时再顺道来新疆给她办妥此手续,让她放心,她不会来跟她争夺房屋继承权,眼下她只管安心居住便是,没人会来赶她出去……
在父亲家总共待了40小时,阿蓝便又匆匆踏上归途,家里没有她是万万不能的哦。漫漫飞行途中,她又想到了母亲同事对父母婚姻的评价:……只是层次不同。真的差别忒大,坦荡的母亲早把身后事作了周详的安排,不仅写下了遗嘱,而且连死后遗体捐赠给医学机构的手续都办妥了。而父亲这位好人,大概是顾忌生前立遗嘱有“触霉头”之嫌,拖而未决,给活着的人留下了那么多麻烦。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