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阳隘位于坑底乡长岭村,是寿宁目前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关隘,属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以它为代表,可令人想见当年十六隘之雄姿。
黄阳隘隘口东西走向,两边为小山,以山水流向为闽浙分界。隘口用石拱成圆门状,拱高2.9米,从1.6米处起拱;隘口过道宽3.07米,深6米,隘口过道北面石墙石中砌有一龛,龛高0.5为,宽0.28米,深0.32米,过道两旁有供人歇息的石凳。该隘碑原立隘口,现置离隘口不远处的铜坑尾三岔路边,断为两截。
碑高1.4米,宽0.68米,原1.5米,青石素面,碑首呈半圆形。正面中刻“寿宁县县界”,右刻“嘉靖贰拾肆□□□□”,右刻“知县事普安□□□□”,北面中刻“黄阳隘”,右边刻“东至口田,南至本土山”,右边刻“西至人行路,北至分水界”。
站在隘口,至此5公里路距的泰顺县城尽收眼底。 宁德寿宁黄阳隘列为最壮观关隘之首,离铜坑亭1.5公里,离泰顺县城5公里,至今保存完好,隘口用石块切成圆拱形,拱高2.9米,宽3.07米,深6米,县令张鹤年立有“寿宁县界”碑。
现在的黄泥隘原称黄阳隘,据寿宁县的资料,黄泥隘原有记事碑隘口,现被置放在离隘口1华里外的铜坑尾村三岔路边,已经断为两截,碑右刻有“嘉靖贰拾肆□□□□”字样。明嘉靖年间正是倭寇大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泰顺最大的倭乱就发生在嘉靖三十八年(1558),当年倭寇从福鼎登陆后,自南向北横扫雅阳、三魁、下洪和莒江一带,是泰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为灾难。假如黄泥隘是建造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那么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御倭寇。
▍内容来源:寿宁县志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