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心灵鸡汤,这些都是商业化的专用名词,但它们最初出现时,却每每掀起一股狂潮。
有的趁机收割一把,有的赚取了年轻激动的向往。
李开复算是有才华的一众代表,他曾经一度成为青年人精神力量的寄托,出书,媒体、演讲等,他的名言让很多青年人热血沸腾。
后来,也渐渐淡出视野,逐渐没了音讯。
汪国真的诗据说是很多小青年相继传抄的对象,现在的人很难想像当年大家手抄诗句互相赠送。
名信片上也是传达鸡汤的一个常见渠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诗算是彻底没了市场,能打电话的不会发短信,能视频的不会随便见面,现代人连吃饭都不会轻易付出耐心,更别说把精力放在长短句上了。
有一个比较近段出名的农村诗人也成了大众娱乐的传说,各种负面新闻不断。感觉真是把诗这个本来挺上台面的事情搅混了,掉价了。
熬制心灵鸡汤翻车的莫过于于丹,曾经这个红透的媒体人、老师,把老庄引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但很快就消耗掉了大家对她的好感。
我们今天不去评论于丹在公众视野里的表现,我好奇的是一个研读老庄哲学的学者,怎么会把持不住基本的底线,本来有一个不错的开始,一个读了老子智慧的人不至于把自己引到一个不堪的结果。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并没有真正读懂老子庄子,或者说,她只是利用了老子庄子的思想为她谋取名利,却一点也没有入心入脑入行动。
据说现在开互联网公司,跟着当下风潮搞直播的俞洪敏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最会讲故事,讲他个人的奋斗史,讲的大家激动不巳,好象今天的平凡真的是自己没有努力,好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内心的梦想。
俞洪敏讲自己如何与命运作斗争,却丝毫没有讲他的基础也是很多人比不了的。
就像现在短视频里有很多萌娃的满级表现,有的小小年纪就有各种成人多少年也达不到的技能水平,这种真赋给饭吃,真的不是努力就能获得的。
要说鸡汤,还是公众号把这碗汤熬到了顶级,在这个圉子里,有的存活时间很常,真到现在还在运营,有的已经混不下去,还有的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公众号文章里传达的鸡汤段位是最高的,虽然也有明显的套路,但是多少也是对大家的阅读有一点促进作用。
至少公众号让大家对写作有了新的认知,让很多像我这样虽然没有什么利益目标,但也能写下去,哪怕是自娱自乐。
现在大家都在玩短视频,真播带货,潮流就是这样,这也和当下的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有了互联网,很多行业都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和写作结合,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玩法,公众号,短视频只是其中之一。
适当的鸡汤刺激一下我们的心神没有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感悟。
再华丽的精神包装,如果没有对行动产生实质的影响,都可以果断放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鸡汤突然没人喝的原因。
主要是大家都喝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