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的“心理咨询”是打引号的。
我的意思是:你不必非得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才能对他人产生心理咨询的效果。
那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什么效果?
是增加积极的情绪,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是让人睡得好、更有精神头?
其实吧,以上效果都可能达到,但都描述的不够全面。
卡伦·霍尼说:“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如果移除了障碍,人会自然地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棵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多生动的比喻呀!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
其实也是人生的目标。
生活中有很多人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走独特自我实现的道路有多么的幸福。而他们可不一定是心理咨询师,有可能是科学家、艺术家、慈善家......
这就好比一群从出生起就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内心渴望飞翔但却因恐惧失去安逸而迟迟不肯行动。直到有一天,他们其中的一只最渴望蓝天的鸟儿终于撞破了笼子,飞了出去,它惊喜地发现有满世界的食物和空间等着它去探索,根本不用担心那些有的没的。
看到它的成功,其他小鸟才恍然大悟:
“天哪!原来我也可以像它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只先飞的鸟就是一名最特别的“心理咨询师”,他完美地示范了如何善加利用自己的潜能;如何克服困难一步步前进;如何相信自己,最终实现一只鸟的全部价值——自由飞翔!
这不是鸡汤哦,这一理念已经被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了。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观察到,生物体通过观察特定情境下其他个体所受到的影响,他们可以学得一样多。这就是模仿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智力不如人类的动物,它们也必须能够想象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他们自身的经历也会与它们所观察的动物的经历类似。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见贤思齐”的心理特性是人人(甚至动物)都有的,并且当你看到他人自我实现后幸福快乐的结果,也会增加你效仿的动力。
巴菲特在传记电影《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几十年了,我深深地热爱我的工作,每天我都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像巴菲特一样,很多人都能够欢快地在自己所钻研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调动一切能量,实现自己今生的价值,因为这样做真的很值得啊!”
这大概也是名人传记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吧,一部名人传记简直就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教科书。(我准备多看点儿传记)
像标题中说的,其实无论做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就一定会影响其他人,起到“心理咨询式”的效果。我现在写文章画画啥的,也是受很多自由生活的人影响(一条里常有),我就合计“他们都能活得又开心又充实,为啥我不行?”虽然有时也会担心一些“有的没的”,但每次想到他们就又会坚定我的信心,想要向他们看齐。
所以,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你能多看看那些首先飞出鸟笼的勇敢小鸟,和它一起自由飞翔。
但更希望,你就成为那个“领头鸟”,告诉你的小伙伴:
“嘿!还傻愣着干嘛,一起飞!别害怕!”
完。
把每篇文章写成一次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