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像打了鸡血似的,往10万+的方向上一路狂奔,旁边突然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一下子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个人就是纸上电台邀请的第八期嘉宾——冰千里老师。千里老师,除了作者身份外,还有一重更重要的身份——心理咨询师,本次课程也主要从心理角度谈谈他对写作的认识。
千里老师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站在他面前就是一个透明的人,那些飘忽在我们意识里、潜意识里的东西都被一一抖落出来,可以说,他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也比任何人都了解写作。
这些真知灼见,对于近来因种种困难而裹足不前的写作者我而言,就像是久旱的甘霖,让我如释重负。而此时此刻我只想将这份感受记录下来。
真相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但真相也自有万钧之力,它让我们更接近真理本身,更好地安放自己,更好地前行。
01 明确划分写作类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千里老师将写作划分为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写作。
但凡发布到外界的文章都属于功利性写作的范畴,这类文章有个共同点:你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只是有的停留在意识层面,有的是在潜意识里。
传统媒体时代,你可能是看报纸杂志有没有刊登你的文章,出版社愿不愿意出版你的书,而新媒体时代更是加剧了欲望,几乎人人都想写爆款,没有人不关注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和快速变现的方法。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这类功利性写作其实是一种消耗和输出,而对应的非功利性写作则是一种滋养和输入。
它是一种心灵书写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写日记,你是在用“心”写,而不是用大脑写,前者单纯是为了平衡自己的内心,而后者为了探索外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我写自己内心里的东西的时候很轻松愉快,文章一气呵成,但一写公司的文章就叫苦不迭,文章断断续续。
同时这也成为千里老师解读为什么国内外那么多作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根本原因。职业作家也是一种功利性写作,他们比一般写作者背负了更沉重的东西,他要生存,他要养家糊口,他要对抗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对作家的自杀原因的可能性还有另一种解释,他们可能是被作品本身所反噬,被人物命运所同化,是一种集体宿命式的告别,他们可能觉得在适当的时机离开是一种圆满,而不单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
02 文风要与人格自恰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虽不伟大,但也不普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有人外向,有人敏感,有人幽默,有人谨慎……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格,写出来的东西给人的感觉肯定也不尽相同。外向的人写得文章可能活力四射,万丈光芒;敏感的人写作可能写情感写生活细节比较得心应手;幽默的人可能更能驾驭吐槽搞笑类的文章;谨慎的人比较喜欢写时评,数据分析类,或深度解析的文章……
所以动手写作之前,你得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然后去写一类与你人格契合度高的文章,再慢慢形成自己的文风。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切身的感受,一是写自己人格违背的文章有多么痛苦,二是什么样的风格都有一席之地。
我个人写作更倾向于一类岁月静好,云淡风轻的散文,可是新媒体写作被要求带情绪,带争议,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黔驴技穷,就像脚上穿一双不合适的鞋子,走起路来歪歪倒倒。
记得两年前有一次面试新媒体运营的工作,面试官跟我说,我根本不像干新媒体的,新媒体从业者该是一群全身穿着奇装异服,满嘴说着浑段子的人,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漩涡。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新媒体写作的风格是百花齐放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文风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你就是你,你不用去讨好任何人,你只需要把你人格里所认同的东西表达出来就好了,这样吸引来的人,才是你真正要找的跟你同频次的人。
03 抵抗诱惑,守住自己
从接纳自我到形成自己的文风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个阶段你要守住自己,不因外界干扰而自乱阵脚。
时下有很多写作训练营教你20天成写作大咖、30天写作快速变现,你以为你找到了捷径,回头却发现它们只不过是一股下沉的力量,除了日益增长的焦虑,你没有别的收获。
如果你现在也像我一样,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而方寸大乱,那么请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什么对你才是最重要的。
千里老师写作之所以淡定从容,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写文章一定要写走心的,温暖自己的,在他心里写下去比写爆文更重要,所以他根本不会计较眼前一尺一寸的得失,只专注修炼自己的内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感悟生活上。
千里老师告诉我们先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再做一个写作者。写作者要学会对自己宽容,你放过了自己,你才能高飞,因为只有生命轻盈的人,才能写出灵动的文字。强行写出来的文章,总会在某个时刻通过某些文字出卖你。所以与其像苦行僧一样写稿,不如停下笔,外出走走。心静了,感受来了,下笔也就流畅了。
04 向内求,不要向外求
每个人内心都有无尽的宝藏,但大多数的我们都在忙着向外索取,却很少关照自己的内心。
这个问题我和一个朋友很早之前就探讨过,我们一致认为她是典型向外求的人,而我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她关注微博、微信、ins里的每一个动态,我却只关心我每天的感受,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很多童年的趣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内心也很丰富。就像千里老师说的,我们不妨多去了解自己,关注自己当下的感受,并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将你的冥想、梦境、自由联想,甚至胡思乱想写下来,不用管写得怎么样,写下来就是了。它不仅可以治愈你,还可以当你未来某个时刻写作或画画的源泉。
最后,我想说,千里老师就像一个心灵捕手,将我过去所走的路一一串起来,把我心中的存疑一一解答,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更让我觉得写作之路更像是一场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