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14:00 来访者
1.稳定,安全,温暖的关系,让来访者能全然的敞开,真诚的表达自己,不用担心被评判,被指责过程很轻。关系大于一切。
2. 感觉咨询师很认真真诚的倾听,关注积极正向的地方,体会到我看中的地方问题,很有启发“你不急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假如别人烦了,你会怎样?心理建设或者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的呢?”“你是如何看待她不提问,这样的一个状况呢?”“你觉得年龄会对一个人的言行有怎样的影响呢?”"如果让你对此时此刻的自己,你会说些什么呢?"评量问句的使用,把感觉量化更直接的看到变化,和自己想要的状态。
3. 在咨询师的引领下,我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了更清晰的疏离,看到了我的思维模式,学着换位思考,多角度的去看问题,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开拓了思路,松动了曾经的思维模式。让我懂得有时候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想做的,同时也注意不要自以为是,有时候你认为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认为的,让自己能随时地跳出来,去看一看客观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有呢?开阔自己的思路,同时让自己能上能下。
10.11 14:00 观察员
1.每个孩子看似问题的行为背后,都有重要的道理或理由,当那个道理和理由被看到,被听到时,他就感觉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这对他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了,他的感觉可能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 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单方者知道真正解决问题的,还主要是靠自己,他更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支持,被尊重看到他的努力和付出,给他一个适合他改变的节奏,不要逼得太紧,太快了,太急了,他可能感觉压力大,怕做不好,也许就会退缩,有时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当孩子成长中走了弯路,慢了下来,家长老师们能稳得住吗?接得住吗?相信他们吗?
3. 咨询师一直贴着来访者走,看到她的勇敢,看到他的努力,积极上进,也在寻找成功的例外,挖掘他的资源,尝试着引导他如何更好,迈出一小步。但感觉是停在了理论上落不到实际行动中的感觉?也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来访者的问题不是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的,可能需要多次,而且还需要和父母聊一聊,更能看到问题真正的卡点,尝试的找到解决渠道。感觉有时候咨询师看了一些重要的点,但是有一些顾虑而不愿去戳那个点,似乎那个点可能更是痛处,或者可能不知道点出来会是怎样的一个后果。有时候咨询,还需要等待时机去挖掘某些点。
4. 今天做观察员后,又做了一次短小的咨询师,接着,前面咨询老师进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以及老师给自己的一些启示,感觉在提问时有了一些更细节,更新的视角去关注来访者,感觉访者有了一些新的感觉认知,也许他会有一些新的思考。但问题的解决真的需要继续聊,多聊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