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这一段是沈复《浮生六记》中的文字。虽文字内容描绘的是小池夜色,但我每每读起,却总是联想起那些个夏日里的清晨。
(一)
今年暑假,我去了织金县一个乡镇的寨子里支教。回想起支教的日子,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早上五点半的晨景。
“五点半的闹钟准时响起,我披上一件外套,轻轻拉开宿舍房门,走出去。昨晚二楼留着的沿灯,微微照亮了我眼前的一小片洼洼水泥地,旁边的山峰隐隐约约地环绕着白雾,远处天边泛白丁点。我深吸一口气,瞬觉精神抖擞,眼眸敞亮”。
入夜之后的何家寨同样迷人。微风习习,蛙声四起,蛾子乱飞,山腰人家亮着白灯,隆隆的三轮车不时传过耳边。可能是因为过于疲乏,比起静谧的夜晚,我更爱清冷的早晨。
想来,五六年前,我的老家也有这番美景可赏,甚至有繁星可望,无奈,却不敌钢筋水泥。
(二)
前年暑假,高中毕业,每天清早,我六点便起床,赶在我妈的脚后,跑步去城镇里。尽管城外黄沙漫天,城里砖瓦还依旧青苔常生。
在清早的金沙老城里,第一缕阳光会照在一中门口的包子店里,会照在护城河边担着菜篮的小贩身上,会照在揭开锅盖后冒出的水汽里,还会照在我妈那双同我一样的眼睛里。等着昨日残留在地面上的热气都散发出后,旧时光的老城又热热闹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三)
我总觉得四季的早晨,像一首宋词,看不太懂,却总是心意于它,并得其安慰。一年之计在于晨,一天之乐也在于晨。要知道,在高三那些疲惫的日子里,支撑着我的不只是李健的歌声,还有每天早晨,从教学楼那边射在我身上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