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四章第二小节,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懒惰行为让我重新认识了懒惰得行为背后的意义。
在进一步讨论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向和错误方向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懒惰。这种行为貌似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相矛盾,不符合追求卓越的观点。个体心理学认为所有儿童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内部动机。而人们总是指责懒惰的儿童不追求卓越,没有上进心。但如果深入研究,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懒惰的儿童因懒惰所得到的好处可不少。他不用承受他人的期待,即使没什么成就,人们也觉得很正
常。他不愿意努力,所以总是漫不经心,非常懒散。但他的懒惰反而吸引了很多关注,因为父母需要时刻对他进行监督。多少孩子千方百计想要获得别人关注,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何有孩子通过懒惰赢得关注了。然而,这对懒惰心理的解释还不够完整。孩子之所以采取懒情的态度,是因为可以缓解目前的困境。他们以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和缺乏成就找借口。很少有人指责儿童没有能力,相反家长们往往会说:“如果他不这么懒的话,有什么坐不了的呢?让儿童误以为自己不懒惰就真的可以做任何事情。书中讲到,这样的说法对缺乏自信的儿童来说是一剂安慰剂,变相的表扬。懒惰为缺乏自信的儿童筑起一道屏障,也为他们逃避问题的借口。通过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思考: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和改变孩子这些行为呢
1.用正确的教育鼓励方式让孩子多动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能力。
2.理解他,与他真诚交谈,带给他新的勇气,而不是打击,让他重新对自己有信心。
3.少批评,多鼓励,责骂越多,就越能满足他们获得关注的愿望。